小孩子腹泻里带血丝是什么原因
小孩子腹泻带血丝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细菌感染如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菌感染,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有食物过敏、肠道自身疾病如肠套叠、肛裂,以及乳糖不耐受等,发现小孩腹泻带血丝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同时要注意预防。
一、感染性因素
1.细菌感染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引起,是小儿腹泻带血丝较常见的细菌感染原因之一。志贺菌可侵袭肠道黏膜,导致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从而出现黏液脓血便。患儿多有不洁饮食史,除了腹泻带血丝外,还常伴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儿童腹泻病例中,细菌性痢疾占一定比例,通过粪便培养可检测出志贺菌。
大肠埃希菌感染:某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可引起肠道炎症,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出血。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可黏附在肠道上皮细胞表面,产生毒素,破坏肠黏膜,引起腹泻,粪便中可带有血丝。不同年龄的儿童均可感染,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集体生活的儿童中易发生传播。
2.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原体。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患儿腹泻频繁,多为水样便,部分患儿粪便中可带有少量血丝,常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研究显示,轮状病毒感染在婴幼儿腹泻中占比较高,可通过粪便抗原检测等方法确诊。
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也可引起儿童腹泻,粪便可为稀水便或黏液便,部分患儿粪便中可带有血丝。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等传播,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易引起暴发流行。
二、非感染性因素
1.食物过敏
对于食物过敏的儿童,食用了引起过敏的食物后,可出现肠道过敏反应。例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儿童,摄入牛奶后,肠道黏膜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肠黏膜损伤,出现腹泻,粪便中可能带有血丝。同时还可能伴有皮疹、呕吐等其他过敏表现。通过食物回避-激发试验等可明确是否为食物过敏引起的腹泻带血丝。
2.肠道自身疾病
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样血便(有时粪便中可表现为带血丝的黏液便)。超声等检查可辅助诊断肠套叠,是小儿外科急症之一,需及时处理。
肛裂:如果儿童存在便秘情况,排便时过度用力可能导致肛周皮肤裂伤,从而在排便后粪便表面带有少量血丝,同时可能伴有排便时哭闹等表现。这种情况在大龄儿童中相对可能出现,与儿童的排便习惯等因素有关。
3.其他因素
乳糖不耐受:由于儿童体内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不能完全消化摄入的乳糖,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引起肠道渗透压改变,导致腹泻,严重时可能出现肠黏膜轻微损伤,粪便中带有少量血丝。多见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儿童,或在腹泻等疾病后暂时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
当发现小孩子腹泻里带血丝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过敏原检测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小孩子病情变化较快,需及时处理以避免出现严重后果。同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等情况,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