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鼻塞具有单侧持续性且进行性加重的特点,还可伴有涕中带血、耳鸣听力下降、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其他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男性略高发,有EB病毒感染史、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需警惕,儿童患此病鼻塞加重影响大,有基础疾病者易混淆病情但鼻塞特点仍具重要提示意义。
发生机制:鼻咽癌多好发于鼻咽部一侧,肿瘤不断生长会占据鼻咽腔空间,逐渐阻塞该侧的后鼻孔,导致单侧持续性鼻塞。例如,相关研究发现,约60%-70%的鼻咽癌患者早期就会出现单侧鼻塞症状,随着肿瘤进展,鼻塞会逐渐加重。从解剖角度看,鼻咽部与后鼻孔相连,一侧的肿瘤生长会直接影响该侧空气的正常流通。
年龄与性别影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鼻咽癌患者在鼻塞表现上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整体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不过在鼻塞特点上并无因年龄、性别而产生本质不同的表现,均主要呈现单侧持续性鼻塞的特征。
生活方式与病史关联:有EB病毒感染病史的人群,患鼻咽癌的风险增加,而这类人群出现鼻塞时更要警惕鼻咽癌可能。长期处于污染环境、接触化学致癌物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患鼻咽癌概率升高,其鼻塞特点依然是单侧持续性鼻塞,不会因这些因素改变鼻塞的基本性质,但可能会影响对病情发现的及时性。
进行性加重
发展过程:鼻咽癌引起的鼻塞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呈进行性加重趋势。肿瘤细胞具有不断增殖的特性,会持续侵占鼻咽部空间,使得后鼻孔的阻塞程度逐渐加剧。起初可能只是单侧鼻腔通气略有不畅,随着时间推移,肿瘤增大,鼻塞会越来越明显,从轻微影响呼吸到严重影响正常通气功能。例如,在疾病确诊后的数月内,患者可能会明显感觉到鼻塞程度不断加深,从偶尔需要张口呼吸到后期必须张口呼吸才能维持基本通气。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儿童患者若患鼻咽癌出现进行性鼻塞,由于儿童本身鼻腔相对狭窄,鼻塞加重可能会更早影响其呼吸、睡眠等。儿童睡眠时可能会因为鼻塞而出现呼吸暂停、打鼾等情况,长期如此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女性患者在患病出现进行性鼻塞时,可能会因外观无明显改变而容易忽视病情进展,男性患者同样可能因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等因素影响,未能及时察觉鼻塞的进行性加重。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慢性鼻炎等病史,患鼻咽癌出现进行性鼻塞时,可能会混淆病情判断,但鼻塞的进行性加重这一特点依然是鼻咽癌的重要表现,只是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来鉴别。
可伴有其他症状
涕中带血:鼻咽癌患者的鼻塞常可伴有涕中带血症状。肿瘤表面的血管比较脆弱,容易破裂出血,血液混合在鼻涕中排出。一般为回吸性涕中带血,即吐出的鼻涕中带有血丝。研究显示,约40%-50%的鼻咽癌患者会出现涕中带血与鼻塞同时存在的情况。
耳鸣、听力下降:由于鼻咽部与中耳通过咽鼓管相连,鼻咽癌发生在鼻咽部咽隐窝等部位时,肿瘤增大可能会压迫咽鼓管,导致中耳通气引流障碍,从而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患者可能会感觉耳朵闷堵、听到声音变小等,这也是鼻咽癌常见的伴随症状,与鼻塞一起出现时要高度警惕鼻咽癌可能。
颈部淋巴结肿大:部分鼻咽癌患者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多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淋巴结,常见于颈深部上群淋巴结。当出现鼻塞同时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时,也需要考虑鼻咽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