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流涕咳嗽可通过非药物干预和药物选择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来处理。非药物干预包括保证充足休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室内空气适宜;药物选择要考虑对症治疗药物及谨慎用药情况;特殊人群如年龄较小患儿和有基础病史患儿需特别注意相应事项。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保证充足休息:小儿感冒流涕咳嗽时,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年龄较小的患儿更需要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婴幼儿需12-16小时左右的睡眠,这能让机体的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来对抗感冒相关不适。
2.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多喝温水可以湿润呼吸道,缓解咳嗽症状,同时促进新陈代谢。对于小儿,可少量多次饮用,根据年龄不同,每天的饮水量在500-1500毫升左右,能帮助稀释痰液,使痰液更容易排出。
3.保持室内空气适宜: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维持在50%-60%较为适宜。合适的温湿度环境可以让小儿呼吸更舒适,减少因空气干燥等引起的呼吸道不适加重情况。比如过于干燥的空气可能会刺激小儿的呼吸道黏膜,加重流涕、咳嗽症状,而适宜的湿度能缓解这种刺激。
二、药物选择相关考量
1.对症治疗药物
止咳药物:如果小儿咳嗽较为频繁且影响休息等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一些相对安全的止咳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小儿用药的相关规定。例如一些具有止咳成分的中成药制剂,其成分相对较为温和,但具体使用需根据小儿的个体情况,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由医生判断是否适用。
缓解流涕药物:对于流涕症状明显的小儿,某些抗组胺药物可能会有一定缓解作用,但要注意小儿的年龄限制等因素。不过非药物干预中的保持鼻腔清洁等措施也很重要,如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来清理鼻腔分泌物,减轻流涕带来的不适,这对于低龄儿童可能更为安全有效,因为可以避免药物可能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风险。
2.需谨慎用药情况:小儿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选择药物时要特别谨慎。避免使用那些可能对小儿肝肾功能造成较大负担的药物。同时,不同年龄段小儿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不同,比如婴儿期的小儿用药需更加严格把控,应尽量选择儿童专用的、经过大量临床验证安全有效的药物剂型,如糖浆剂、颗粒剂等,方便小儿服用且能更好地控制剂量。另外,要避免自行滥用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明确诊断和指导下使用药物,因为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过度使用药物可能不仅无益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较小患儿:对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感冒流涕咳嗽时情况相对更为危险,因为婴儿的呼吸系统等发育不完善,出现感冒症状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此时非药物干预应作为首要措施,如更精心地护理、保证喂养时的呼吸顺畅等。如果必须用药,一定要由医生严格评估后谨慎选择极小剂量的合适药物,并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2.有基础病史患儿:如果小儿本身有基础病史,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出现感冒流涕咳嗽时更要格外重视。这类患儿的机体状况较为特殊,感冒可能会诱发基础病史的加重。在处理感冒相关症状时,一方面要积极针对感冒症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要更加密切监测基础病史相关指标的变化,用药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基础病史的影响,需在儿科医生和相关专科医生的共同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