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疮即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可长期潜伏,抵抗力低等时复发致病。有相应临床表现,可依典型表现诊断,不典型需实验室检查协助。治疗分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有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类。儿童、老年、孕妇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可通过增强体质、避免接触传染源、接种疫苗预防。
临床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诊断方法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带状疱疹。对于不典型病例,可进行实验室检查,如病毒学检查(取新鲜水疱内液体作电镜检查,可见到病毒颗粒;用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病毒抗原;从水疱液中分离病毒,一般需2~3周)、核酸检测等协助诊断。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吃易于消化的食物,注意补充水分。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细菌感染。接触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等要及时消毒,且不与健康人共用。
对于眼部带状疱疹,应尽早请眼科医生协同治疗,防止角膜瘢痕形成,以保存视力。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是治疗带状疱疹的首选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DNA合成,阻止病毒复制。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生物利用度比阿昔洛韦高,服用方便。泛昔洛韦的疗效与伐昔洛韦相似。
止痛药物: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止痛,对于严重神经痛可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药物。
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有助于神经恢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
儿童患带状疱疹相对少见,多因儿童期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潜伏在体内,成年后发病。儿童患者治疗时抗病毒药物的选择需谨慎,应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合理调整,同时要注意观察皮疹变化及有无并发症,如脑炎等,且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引起感染。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较低,带状疱疹病情相对较重,神经痛较为明显,且容易出现后遗神经痛。治疗时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抗病毒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等,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帮助患者恢复。
孕妇患者
孕妇患带状疱疹需谨慎用药,抗病毒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应在医生评估利弊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缓解疼痛等,同时要注意监测胎儿情况。
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
避免接触传染源:带状疱疹患者的水疱液中含有病毒,接触后可能会感染,因此应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未患过水痘的儿童。
接种疫苗:目前有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适用于50岁及以上成人,接种后可有效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及减轻发病后的症状严重程度,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建议下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