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常见病毒包括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唾液等传播,也可通过蚊虫等昆虫叮咬传播。其症状轻重不一,主要有全身毒血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检查包括血常规、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头颅CT或MRI等,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等,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预防措施包括预防接种、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蚊虫叮咬、增强免疫力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更需注意预防。
一、定义
病毒性脑炎是指各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由于病原体的种类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轻重之分。
二、病因
多种病毒都可以引起脑炎,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虫媒病毒、黏液病毒和其他病毒。这些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唾液等方式传播,也可以通过蚊虫等昆虫叮咬而传播。
三、症状
1.全身毒血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可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
2.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第2天可出现遍布全身的皮疹,以躯干为主,多为斑丘疹,后转为疱疹,最后结痂脱屑。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抽搐、肢体瘫痪、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失语等症状。
四、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脑电图:脑电图检查可发现异常慢波。
3.脑脊液检查:外观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升高,白细胞数轻度升高,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4.头颅CT或MRI:可发现脑部病变,有助于诊断。
五、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护理,保证营养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对症治疗: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抽搐时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颅内压升高时给予脱水药物治疗。
3.抗病毒治疗:可使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4.免疫治疗:可使用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5.其他治疗:如高压氧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六、预后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能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七、预防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脑炎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已经有多种病毒性脑炎的疫苗可供接种,如流感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
3.避免蚊虫叮咬:在蚊虫活动频繁的季节,可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
4.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八、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是病毒性脑炎的高发人群,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更容易感染病毒。在儿童感染病毒后,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孕妇:孕妇感染病毒后,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因此,孕妇在感染病毒后,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孕周和孕期情况,以便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下降,因此更容易感染病毒。在老年人感染病毒后,症状可能会比较严重,因此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就医。
---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