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有前驱期和出疹期,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可通过接种疫苗、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为自限性疾病,主要对症治疗,重症等可考虑用抗病毒药物,孕妇等特殊人群感染需谨慎处理。
一、水痘的定义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
二、水痘的临床表现
1.前驱期
一般持续1-2天,婴幼儿通常症状较轻或无前驱期表现。年长儿童及成人可能会出现低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这是因为病毒进入人体后开始在体内复制,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但尚未出现典型的皮疹表现,此阶段由于症状不特异,容易被忽视。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前驱期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且可能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需要密切关注。
2.出疹期
皮疹特点:皮疹首先出现在头皮、面部或躯干,然后逐渐蔓延至四肢,呈向心性分布。最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疱疹为单房性,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疱液初始清亮,之后可变得混浊,疱疹壁薄易破,常伴有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痂皮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
不同年龄人群皮疹表现可能有差异,婴幼儿皮疹往往不典型,可能更倾向于斑丘疹;成人水痘症状通常比儿童更严重,如发热更高、皮疹更多、病程更长等。对于患有湿疹等皮肤疾病的儿童,水痘皮疹可能会与原有皮肤病变相互影响,增加护理难度。
三、水痘的传播途径
1.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含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飞沫会在空气中传播,周围人群吸入后可能被感染。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这种传播方式较为容易发生。对于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在人群密集环境中感染风险更高。
2.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疱疹液或被污染的用具等也可引起感染。例如,与水痘患者共用毛巾、玩具等物品,就有可能通过直接接触而被传染。对于儿童来说,在幼儿园或家庭中,如果卫生习惯不佳,容易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水痘。
四、水痘的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水痘疫苗一般在儿童12-18月龄时接种第一剂,4-6岁时接种第二剂。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免疫力。对于未接种过水痘疫苗且未患过水痘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应及时接种疫苗。
2.隔离传染源:一旦发现水痘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隔离期一般为皮疹完全结痂为止,以免病毒传播给他人。对于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场所,若发现水痘病例,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对环境进行消毒。
3.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如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等。避免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五、水痘的治疗原则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主要是对症治疗。对于瘙痒明显的患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缓解症状。如果出现继发细菌感染,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新生儿水痘或播散性水痘等重症患者,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但使用抗病毒药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感染水痘,需要更加谨慎评估病情并进行相应处理,因为孕妇感染水痘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