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冻症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病史采集需问现病史中症状出现时间、表现及进展,既往史中神经系统等病史及家族史;体格检查有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肌力、肌肉萎缩、反射、病理征等检查;辅助检查有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影像学(MRI、CT)、血液、基因检测等,肌电图可发现神经源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排除周围神经病变,影像学排除其他病变,血液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基因检测对家族性患者有帮助
一、病史采集
1.现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具体表现及进展情况。渐冻症患者常先出现肌无力、肌萎缩等表现,比如手部小肌肉无力,导致拿东西不灵活,随后可能逐渐累及手臂、腿部、躯干甚至面部肌肉,出现肌肉萎缩、行走困难、吞咽障碍、言语不清等症状,需询问这些症状从出现到目前的变化过程。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渐冻症相对少见,但也会有运动发育落后等情况;老年人可能还需考虑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影响症状判断。
2.既往史了解: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神经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等病史,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与渐冻症相关,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一些亚型具有遗传倾向,了解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患者也很重要,因为部分渐冻症有家族聚集现象。
二、体格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
肌肉力量检查:通过徒手肌力测试等方法,全面检查四肢及躯干、颅神经支配肌肉的力量,判断是否存在肌力减退情况,渐冻症患者常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损,既有肌肉萎缩、肌张力增高(上运动神经元受损表现),又有肌肉无力、肌束颤动(下运动神经元受损表现)。
肌肉萎缩检查:观察肌肉外观,触摸肌肉质地,确定是否有肌肉萎缩及其分布范围,如手部小肌肉、下肢腓肠肌等部位的萎缩情况对诊断有提示意义。
反射检查:包括深反射(如膝反射、跟腱反射等)和浅反射(如腹壁反射等),渐冻症患者常出现深反射亢进(上运动神经元受损),而浅反射早期多无明显变化,后期可能减退。
病理征检查:如巴宾斯基征等,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时可出现病理征阳性。
三、辅助检查
1.肌电图检查:是诊断渐冻症的重要手段。可发现神经源性损害,表现为自发电位(如纤颤电位、正锐波等)、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多相波增加等,通过对不同肌肉进行肌电图检查,能帮助判断病变累及的神经肌肉范围。
2.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神经源性疾病,如周围神经病变等,渐冻症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多正常,而周围神经病变时传导速度会出现异常改变。
3.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一般用于排除颅内、脊髓等部位的其他病变,如脊髓肿瘤、多发性硬化等疾病。部分渐冻症患者MRI可能无明显异常,或可见脊髓萎缩等非特异性改变。
CT检查:对脑部、脊髓等结构的显示不如MRI清晰,一般作为辅助检查手段,用于排除一些结构性病变。
4.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全套、自身抗体检测等,目的是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引起肌肉无力等类似渐冻症的表现,通过血液检查甲状腺功能等可进行鉴别;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排除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
5.基因检测: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基因检测可能发现相关致病基因,如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等突变与部分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相关,但基因检测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散发性渐冻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