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有下腹疼痛、月经异常、白带异常、全身症状等表现,妇科检查有盆腔压痛、附件增厚或包块等体征,对育龄、老年女性影响不同,生活方式及有既往病史人群易诱发或发展为慢性盆腔炎,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以降低患病风险或改善病情
一、症状表现
(一)下腹疼痛
慢性盆腔炎患者常出现下腹坠胀、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多为隐性不适感,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会加重。这是因为炎症导致盆腔组织充血、粘连,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80%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症状。
(二)月经异常
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炎症影响了盆腔内的血液循环及子宫内膜的正常代谢,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或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进而引起月经改变。一般月经量较以往增加1/3以上,经期可能延长至7-10天甚至更久。
(三)白带异常
白带量增多,质地可能变得黏稠,颜色可呈黄色或黄绿色,有时还会伴有异味。这是由于炎症刺激盆腔内的腺体分泌增加,同时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导致白带性状改变。例如,白带常规检查可能发现白细胞增多、清洁度异常等情况。
(四)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易疲劳等全身症状。当炎症处于相对活跃状态时,身体的免疫反应会导致体温轻度升高,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也会使患者感觉体力下降、容易疲惫。但一般体温不会超过38℃,若出现高热则需警惕是否有急性发作或合并其他感染。
二、体征表现
(一)妇科检查体征
1.盆腔压痛:医生进行妇科双合诊或三合诊时,可触及子宫附件区有压痛,子宫可能有后倾、活动受限等情况。因为炎症导致盆腔内组织粘连,子宫位置及活动度受到影响,同时炎症病灶刺激周围组织引起压痛。
2.附件增厚或包块:部分患者可触及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增厚、增粗,或可触及炎性包块。这是由于盆腔内炎症反复刺激,导致输卵管、卵巢周围组织增生、粘连形成包块等病理改变。
三、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育龄女性
慢性盆腔炎可能影响生育功能,如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引起不孕或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风险。育龄女性若患有慢性盆腔炎,应积极就医治疗,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避免无保护性行为,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规范用药或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物理治疗等,以改善盆腔内环境,提高生育几率。
(二)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患慢性盆腔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可能因机体抵抗力较弱,病情恢复相对缓慢。且老年女性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炎症进一步加重,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盆腔炎症相关问题。
(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不注意经期卫生等生活方式因素易诱发慢性盆腔炎。例如,久坐会影响盆腔血液循环,使盆腔内组织血液循环不畅,利于病原体滋生;经期不注意卫生,如使用不洁卫生巾、经期性交等,容易将病原体带入盆腔引起炎症。因此,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注意经期及性生活卫生等,以降低慢性盆腔炎的发生风险。
(四)有既往病史人群
曾有盆腔手术史、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等既往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发展为慢性盆腔炎。对于这类人群,在术后要注意预防感染,积极治疗急性盆腔炎,定期进行妇科随访,以便早期发现慢性盆腔炎的迹象并及时干预,减少慢性盆腔炎对身体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