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衰竭常见病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常见,与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慢性炎症等有关,长期吸烟等是危险因素)、重症肺结核(肺组织广泛破坏致肺功能受损引发呼吸衰竭)、肺间质纤维化(肺间质组织病理性改变致气体交换受影响)、胸廓和神经肌肉病变(胸廓病变改变胸廓形态容积致通气障碍,神经肌肉病变致呼吸肌无力或麻痹致通气不足)。
一、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有关。在病理上表现为气道壁炎症细胞浸润、黏液分泌腺增生肥大、黏液高分泌等,导致气道狭窄、气流受限。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吸烟是COP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吸烟可使气道反应性增高,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弹性蛋白酶等释放增加,破坏肺组织,引发慢性炎症,逐渐发展为COPD,进而导致呼吸衰竭。此外,长期暴露于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如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等)、空气污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等)以及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等因素也与CO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长期吸烟的人群,尤其是年龄较大者,需密切关注呼吸系统症状,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COPD相关问题;对于长期处于污染环境工作的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具等,降低COPD的发病风险。
二、其他常见病因
(一)重症肺结核
重症肺结核可导致肺组织广泛破坏、肺功能严重受损。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病灶可累及肺实质,造成肺组织的纤维组织增生、肺不张、肺毁损等。例如,大量的结核病灶可影响气体交换面积,使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受阻,进而引发呼吸衰竭。对于有肺结核病史的人群,尤其是病情较重、治疗不规范的患者,要定期评估肺功能,注意观察呼吸状况的变化,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呼吸衰竭的可能。
(二)肺间质纤维化
肺间质纤维化会使肺间质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肺顺应性降低、弥散功能障碍等。其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有机粉尘、无机粉尘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累及肺部)、药物不良反应(如某些化疗药物等)等有关。在病理上表现为肺泡壁增厚、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等,影响气体在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交换。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肺部情况,因为这类患者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风险较高;对于长期接触特殊环境因素的人群,也应定期进行肺部相关检查,早期发现肺间质纤维化的迹象。
(三)胸廓和神经肌肉病变
1.胸廓病变:严重的胸廓畸形(如脊柱侧凸、脊柱后凸等)可改变胸廓的正常形态和容积,影响肺部的扩张和收缩,导致通气功能障碍。例如,严重的脊柱侧凸会使胸腔容积减小,肺组织受压,通气量降低,长期可引发呼吸衰竭。对于存在胸廓畸形的患者,尤其是畸形较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的,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手术等干预措施来改善呼吸状况。
2.神经肌肉病变:如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神经炎等,可影响呼吸肌的功能,导致呼吸肌无力或麻痹,从而引起通气不足。例如,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呼吸肌受累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对于患有这类神经肌肉病变的患者,要加强呼吸功能的监测,必要时可给予辅助呼吸支持等措施,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