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处理包括一般处理、局部处理、抗感染治疗和病情监测。一般处理需充分有效哺乳、保证休息与均衡饮食;局部处理早期冷敷、中后期热敷,专业人员轻柔乳腺按摩;病情较重用对婴儿影响小的抗生素;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及定期复查,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
一、一般处理
哺乳方面:对于哺乳期女性,要确保充分有效的哺乳,通过频繁哺乳,让婴儿尽量吸空患侧乳房,这样有助于疏通乳腺导管,减轻乳汁淤积情况。因为乳汁淤积是引发急性乳腺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婴儿的吸吮动作能有效促进乳汁排出,缓解乳腺管堵塞。不同年龄段的哺乳期女性,哺乳频率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应按需哺乳。例如新生儿可能需要每2-3小时哺乳一次,随着婴儿成长,哺乳间隔会逐渐延长,但仍要保证患侧乳房得到充分吸吮。
休息与饮食: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处于较好的状态来对抗炎症。在饮食方面,要保持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反应。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比如长期久坐的哺乳期女性,更要注重休息和饮食的调整,以促进身体恢复。
二、局部处理
热敷与冷敷:在急性乳腺炎早期,若乳房局部红肿疼痛,可根据情况选择热敷或冷敷。一般来说,炎症初期(通常指发病24小时内)可以选择冷敷,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水肿,缓解疼痛。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15-20分钟左右即可,间隔一段时间后可再次冷敷。而在炎症中后期,红肿范围开始局限,疼痛相对减轻时,可以考虑热敷,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热敷温度要适宜,一般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不同年龄的患者,在热敷或冷敷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把控,比如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或热敷时更要谨慎操作。
乳腺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当的乳腺按摩有助于疏通乳腺导管。按摩时要注意手法轻柔,从乳房外周向乳头方向进行按摩,避免用力过度加重乳房损伤。对于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乳腺手术史的患者,乳腺按摩要更加谨慎,需要根据具体的手术情况和乳房恢复状况来决定是否适合按摩以及按摩的力度等。
三、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使用:如果急性乳腺炎病情较重,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表现时,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要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一般优先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哺乳期女性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抗生素对婴儿的影响,必要时可能需要暂停哺乳,但要注意挤奶保持乳汁分泌,待停药后再恢复哺乳。同时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比如既往有抗生素过敏史的患者,选择抗生素时要格外谨慎。
四、病情监测
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乳房红肿范围是否扩大、疼痛程度有无加重、体温是否持续升高或反复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婴儿哺乳期的母亲,可能更关注自身症状对哺乳的影响以及婴儿的情况。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必要时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了解白细胞、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急性乳腺炎患者,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等相关指标,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