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肿块鉴别诊断需从病史与体格检查评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入手。病史与体格检查评估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因素;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超声、钼靶、MRI,分别有不同表现及适用情况;病理学检查有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空心针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是鉴别金标准,可明确肿块性质及类型。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评估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阶段乳房肿块的常见病因有所差异。青春期女性乳房肿块多考虑乳腺纤维腺瘤,这与该时期乳腺组织对雌激素敏感,纤维组织过度增生有关;育龄期女性乳房肿块需警惕乳腺囊性增生病,其与内分泌激素水平波动相关,月经周期前后肿块可有大小变化;绝经后女性乳房肿块则要高度重视乳腺癌的可能,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
性别相关:男性乳房肿块相对少见,但一旦出现更应谨慎,男性乳房肿块需要排除乳腺癌等恶性病变,因为男性乳腺癌虽然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可能较高。
生活方式: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的人群,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可能升高,这类人群乳房肿块需更仔细排查恶性可能;有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等情况的人群,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发生率可能增加,乳房肿块可能与内分泌紊乱导致的乳腺组织增生相关。
病史:既往有乳腺疾病史,如乳腺囊性增生病病史的患者,乳房肿块复发或病情变化的可能性需重点考虑;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其乳房肿块患乳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进行更全面深入的检查来鉴别。
二、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乳腺纤维腺瘤在超声下多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均匀;乳腺囊性增生病超声表现为乳腺组织增厚,回声不均,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乳腺癌在超声下常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结节,可伴有微钙化、纵横比大于1等表现。超声检查方便、无创,可多次重复检查,能较好地观察肿块的形态、结构等情况。
乳腺X线摄影(钼靶):对于发现乳腺内的微钙化具有独特优势。乳腺纤维腺瘤在钼靶下一般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乳腺囊性增生病钼靶表现为腺体结构紊乱等;乳腺癌在钼靶下可表现为肿块影,伴有毛刺、分叶,或可见细小多形性钙化等。但对于致密型乳腺,钼靶的诊断效能可能受限,此时超声检查可作为重要补充。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对于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有较高价值。乳腺纤维腺瘤在MRI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楚、强化均匀的肿块;乳腺囊性增生病MRI表现为乳腺组织的不均匀强化;乳腺癌在MRI上常表现为边界不清、强化不均匀的肿块,可伴有动态增强曲线呈流出型等表现。对于一些临床及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复杂乳房肿块,MRI可提供更多信息。
三、病理学检查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通过细针抽取肿块内的细胞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对于乳腺纤维腺瘤,穿刺可见良性的上皮细胞和纤维组织细胞;对于乳腺癌,可发现异型的癌细胞。该检查操作相对简便,但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即可能出现肿块为恶性但穿刺未找到癌细胞的情况。
空心针活检:能获取更多的组织标本,对于明确肿块的病理类型更有优势。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是良性的乳腺增生性病变还是恶性的乳腺癌等。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最终明确乳房肿块的性质,是鉴别诊断的金标准。例如,通过病理可以区分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等不同类型的乳腺癌,以及乳腺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