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治疗需综合多种方法,急性加重期按药敏选敏感抗生素;通过体位引流、胸部物理治疗及使用黏液溶解剂清除气道分泌物;存在气道高反应等情况可吸入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但需注意不良反应;局限性经内科治疗无效等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处理咯血时依量采取一般处理及用合适药物,治疗需综合多因素个体化进行以达控制症状等目的。
一、控制感染
急性加重期:当支气管扩张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增多、痰液性状改变等急性加重表现时,往往由细菌感染诱发。常见的致病菌有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需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风险时,可经验性选用抗假单胞菌活性的抗生素,如头孢他啶等,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可能对某些抗生素的代谢或耐受性与成人不同,需谨慎选择;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用药时需更密切监测药物浓度及不良反应。
二、清除气道分泌物
物理排痰:包括体位引流和胸部物理治疗等。体位引流是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利用重力作用使痰液流出,例如病变位于肺上叶尖段时,患者可取坐位,身体稍向前倾,然后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病变位于肺下叶背段时,患者可取俯卧位,床脚抬高30-50cm。胸部物理治疗可采用振动排痰仪等设备辅助下进行,通过机械振动促进痰液排出。对于儿童患者,操作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不适或损伤;老年患者可能因体质较弱等因素影响体位引流时需更关注其心肺功能耐受情况,必要时可分次进行以保证安全。
黏液溶解剂使用:如氨溴索等药物,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使其更易被排出。氨溴索通过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使用时需依据体重等调整剂量概念层面,老年患者可能需考虑其肝肾功能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来综合评估使用。
三、减轻气道炎症
糖皮质激素:对于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及持续气流受限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可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气道炎症,缓解喘息、气促等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存在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风险,在儿童患者中需关注长期使用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老年患者则需关注可能的骨质疏松等风险增加。
四、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对于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经内科治疗无效,且反复感染或大咯血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病变局限于一侧肺叶或一侧肺段,有明确的反复感染病灶且影响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时。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扩散等,需严格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心肺功能等,对于年龄较大、心肺功能储备差的患者需谨慎权衡利弊。
五、处理咯血
一般处理:少量咯血时需安静休息,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中到大量咯血时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防止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可使用垂体后叶素等药物收缩血管,减少咯血,但高血压、冠心病、妊娠患者禁用垂体后叶素。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咯血时需特别注意避免因咯血引起窒息等紧急情况的处理,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基础心血管疾病等,使用止血药物时需更谨慎评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总之,支气管扩张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