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咳嗽有其症状、诱因、发病人群、诊断及病程等特点。症状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及晨起明显,伴过敏性鼻炎相关症状;诱因包括接触过敏原、气候变化、运动;发病人群儿童多见,不同性别无明显差异,特定生活方式者几率高;诊断靠采集病史及气道高反应性检测、过敏原检测;病程慢性,长且易反复发作,经治缓解后遇诱因易复发
咳嗽特征:多为刺激性干咳,咳嗽往往比较剧烈,夜间及晨起时咳嗽较为明显。研究表明,过敏性咳嗽患儿夜间咳嗽发生率可高达60%-80%左右。例如,有些孩子在夜间睡眠中会因咳嗽而醒来,影响睡眠质量。
伴随症状:常伴有鼻痒、流涕、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的相关症状,部分患儿可能有眼部痒、流泪等表现。这是因为过敏性咳嗽与过敏性鼻炎往往是同一气道的过敏性疾病,称为“全气道炎症”。
发病诱因:
过敏原接触: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霉菌等。在花粉传播季节,如春季和秋季,接触花粉后容易诱发过敏性咳嗽;室内尘螨也是常见过敏原,若室内卫生清洁不佳,尘螨滋生,长期接触后可引发症状。例如,有研究显示,对尘螨过敏的儿童中,约80%会在接触尘螨后出现过敏性咳嗽相关症状。
气候变化:气温骤变、空气干燥或寒冷等气候因素也可能诱发过敏性咳嗽。比如,冬季气温较低,孩子吸入冷空气后,气道受到刺激,容易引发咳嗽。
运动因素:部分过敏性咳嗽患儿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咳嗽加重的情况。这是因为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气道受到物理刺激,加上运动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从而诱发或加重咳嗽。
发病人群特点:
年龄方面:儿童时期较为常见,尤其是3-12岁的儿童。这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气道黏膜娇嫩,更容易受到过敏原等因素刺激有关。比如,一些婴幼儿可能在添加辅食后接触到某些食物过敏原而引发过敏性咳嗽。
性别差异: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可能与个体的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有些研究发现,有过敏家族史的儿童,无论男女,发生过敏性咳嗽的风险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相关:生活在污染环境较重地区、经常接触新装修房屋(装修材料中的甲醛等化学物质可能作为过敏原)、喂养方式不当(如过早添加固体食物等可能增加食物过敏风险)的儿童,患过敏性咳嗽的几率相对较高。
诊断特点: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儿的咳嗽特点、发作频率、诱因、家族过敏史等。例如,了解患儿咳嗽是否与接触特定过敏原相关,家族中是否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患者。
辅助检查:
气道高反应性检测:如支气管激发试验等,可发现患儿气道存在高反应性,这是过敏性咳嗽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来说,过敏性咳嗽患儿的气道高反应性检测结果往往呈阳性。
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明确患儿是否对特定过敏原过敏。皮肤点刺试验相对简便快捷,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对于一些不能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的患儿(如皮肤有严重湿疹等情况)有一定帮助。
病程特点:
慢性过程:过敏性咳嗽通常病程较长,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过敏原接触和进行规范治疗,咳嗽症状容易反复发作。例如,有些患儿可能在春季花粉季节发作咳嗽,经过一个花粉季后症状缓解,但到下一个花粉季又会复发。
对治疗的反应:经过抗过敏治疗等干预措施后,咳嗽症状可得到缓解,但如果再次接触过敏原等诱因,咳嗽容易复发。例如,使用抗组胺药物等治疗后,咳嗽症状可能明显减轻,但一旦再次接触尘螨,咳嗽可能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