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衰竭由慢阻肺病情进展致肺通气和换气障碍引发,影响多系统器官,老年、长期吸烟等慢阻肺患者风险高;自发性气胸因慢阻肺肺组织大疱破裂致,老年及病情控制不佳的慢阻肺患者易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慢阻肺致肺血管重构、肺动脉高压,使右心肥厚扩张,男性及不良生活方式者风险高;胃溃疡与慢阻肺长期用激素致胃黏膜损伤等有关,长期用刺激胃黏膜药物的慢阻肺患者易患。
一、慢性呼吸衰竭
1.发生机制:慢阻肺病情进展到一定阶段时,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从而引起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
2.对机体的影响:慢性呼吸衰竭可影响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及代谢,如导致肺性脑病,出现头痛、烦躁不安、谵妄、嗜睡、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还可引起右心衰竭,表现为气促加重、心悸、食欲缺乏、腹胀、下肢水肿等,这是因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肺血管收缩、痉挛,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最终导致右心衰竭。
3.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联:老年慢阻肺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发生慢性呼吸衰竭的风险相对较高。长期吸烟的慢阻肺患者,其病情进展更快,发生慢性呼吸衰竭的可能性更大。同时,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等,会进一步削弱患者的呼吸功能储备,增加慢性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
二、自发性气胸
1.发生情况:慢阻肺患者肺组织常有肺气肿性大疱形成,当剧烈咳嗽、用力屏气等导致肺泡内压力升高时,大疱可破裂,气体进入胸腔,引起自发性气胸。
2.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一侧胸痛,多为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时间较短,随后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气胸量较大时,呼吸困难会比较明显,还可能伴有刺激性咳嗽。
3.与年龄、病史等的关系:老年慢阻肺患者肺组织弹性更差,发生自发性气胸的概率相对较高。有长期慢阻肺病史且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肺大疱形成的风险更高,发生自发性气胸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发展过程:慢阻肺引起肺血管的重构,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形成,长期的肺动脉高压会加重右心室的后负荷,右心室为克服增高的阻力,逐渐发生肥厚、扩张,最终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临床表现及危害:患者早期可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加重等慢阻肺的相关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心悸、乏力、腹胀、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3.与性别、生活方式等的联系:男性慢阻肺患者相对女性可能更容易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能与男性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更为普遍有关。长期吸烟、接触有害粉尘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慢阻肺的进展,从而增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四、胃溃疡
1.相关机制:慢阻肺患者常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这些药物可导致胃黏膜损伤、胃酸分泌增加,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同时,慢阻肺患者长期缺氧等内环境紊乱也可能影响胃的正常功能,从而增加胃溃疡的发生风险。
2.症状表现: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烧灼样痛等,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3.与用药史、基础疾病等的关系:有长期慢阻肺用药史,尤其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对胃黏膜有刺激药物的患者,发生胃溃疡的风险较高。慢阻肺本身导致的机体代谢紊乱等因素也会对胃溃疡的发生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