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胸膜炎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胸膜炎症,常见病因有感染、自身免疫病、肿瘤转移等;临床表现为胸痛、发热、咳嗽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支持;康复要休息、增活动、加强营养,预防需防治疾病、治原发病、健康生活。
一、急性胸膜炎的定义与常见病因
急性胸膜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膜炎症,胸膜受到刺激后产生炎症反应,常见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如细菌、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恶性肿瘤胸膜转移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有所不同,例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更易发生,长期吸烟的人群可能因肺部基础疾病增加胸膜炎发生风险等。
二、急性胸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牵拉痛,疼痛程度可因病情轻重而异,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往往加重;还可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若为结核性胸膜炎还可能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不同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不能准确表述胸痛,而更易出现呼吸急促等表现;女性患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胸膜炎中可能有月经紊乱等自身免疫病的伴随表现。
三、急性胸膜炎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可闻及胸膜摩擦音,这是胸膜炎较特异的体征,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听到。
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等情况,胸部CT检查对胸腔积液的量、部位及胸膜病变的细节显示更清晰,有助于明确病因。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检测,若为感染性胸膜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可升高;结核性胸膜炎时结核菌素试验可能呈阳性,胸腔积液检查对明确胸膜炎性质至关重要,如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多为渗出液,腺苷脱氨酶(ADA)常升高,癌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可找到癌细胞等。
四、急性胸膜炎的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感染性胸膜炎:若是细菌感染,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病毒感染所致胸膜炎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结核性胸膜炎则需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胸膜炎:需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具体药物选择根据病情而定。
恶性肿瘤胸膜转移所致胸膜炎:可根据肿瘤情况采取化疗、靶向治疗或胸腔局部治疗等。
2.对症支持治疗:对于胸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若有大量胸腔积液影响呼吸功能,需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以缓解症状,改善呼吸功能。不同人群在治疗时需考虑其特殊性,如儿童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
五、急性胸膜炎的康复与预防
1.康复: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加强营养,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不同年龄人群康复注意事项不同,儿童患者康复期需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饮食和活动;老年患者康复时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情反复。
2.预防: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避免接触感染源;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胸膜炎并及时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胸膜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