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哮喘是什么病
心源性哮喘是左心衰竭患者常见临床综合征,由左心衰竭致肺循环淤血等引发,病因有基础心脏疾病,诱因包括感染等,症状有夜间憋醒等,体征有双肺啰音等,诊断靠病史等及辅助检查,治疗有一般、药物及病因治疗,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病因与诱发因素
基础心脏疾病: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例如,高血压患者若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加重左心室后负荷,逐渐导致左心衰竭,引发心源性哮喘;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心肌收缩力减弱,也容易出现心源性哮喘。
诱发因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如快速性心律失常)、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输液过多过快等都可能诱发心源性哮喘。以输液过多过快为例,短时间内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会增加心脏前负荷,使左心负担加重,从而诱发心源性哮喘。
二、临床表现
症状:患者多在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急促,伴有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这是因为肺淤血严重,肺泡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混合在痰液中形成粉红色泡沫痰。患者还可能有喘息、烦躁不安等表现,喘息类似哮喘发作,但与支气管哮喘不同,心源性哮喘的喘息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起。
体征:双肺可闻及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心率增快,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等。湿啰音是由于肺淤血,肺泡内有渗出液,气体通过液体时产生;哮鸣音则是因为支气管痉挛或肺组织弹性减退等因素导致。
三、诊断方法
病史:详细询问患者有无基础心脏疾病史,以及本次发作前是否存在诱发因素等。
体格检查:如上述的肺部体征、心脏体征等。
辅助检查:
胸部X线:可见肺淤血征象,如肺门阴影增大模糊,肺纹理增多,肺野可见云雾状阴影等。
心电图:可发现基础心脏疾病相关的心电图改变,如心肌缺血的ST-T改变、心律失常的表现等。
超声心动图:能直观地看到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如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有助于明确心脏病变情况。
四、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让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前负荷。吸氧可改善患者缺氧状态。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利尿剂(如呋塞米等),通过利尿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负荷;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正性肌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但需注意其在不同年龄、基础疾病等情况下的应用禁忌,如儿童使用需特别谨慎,有严重心肌缺血等情况时使用需权衡利弊)等。
病因治疗:针对基础心脏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如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改善心肌供血,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等。
五、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心源性哮喘相对较少见,但若发生,多与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有关。儿童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选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心功能储备差。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所以用药需谨慎,同时要关注输液速度,避免过快输液加重心脏负担。
女性: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内分泌变化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增加心源性哮喘的发生风险。在治疗时要考虑女性特殊的生理阶段对药物的反应,如某些药物对月经等的影响等。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已有明确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心肌供血的影响,避免因药物使用导致心肌缺血加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