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皲裂是乳头表面出现裂口的状况,常见于哺乳期女性等人群,其常见原因有哺乳姿势不当、婴儿口腔因素、乳头皮肤干燥、乳头局部卫生不良等;临床表现有疼痛、出血、局部炎症表现等;预防与处理方面,哺乳期女性要注意正确哺乳姿势、清洁保湿、避免婴儿长时间吸吮,非哺乳期女性要注意保湿和卫生,出现皲裂后哺乳期女性可先喂健侧乳房等,轻的可涂抹药膏,严重或合并感染要及时就医,非哺乳期出现皲裂也需依情况处理。
一、常见原因
1.哺乳姿势不当:对于哺乳期女性而言,若婴儿含接乳头的姿势不正确,比如仅含接乳头顶端,而未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就容易导致乳头皲裂。婴儿长时间用力吸吮时,会使乳头皮肤受到过度的机械性刺激。例如,一些婴儿可能习惯单侧乳房长时间吸吮,使得该侧乳头反复受到摩擦和牵拉。
2.婴儿口腔因素:婴儿口腔内有鹅口疮等疾病时,会侵犯乳头皮肤,引发皲裂。另外,婴儿出牙期牙龈发痒,会通过吸吮乳头来缓解不适,这也可能造成乳头皲裂。
3.乳头皮肤干燥:在非哺乳期,若乳头皮肤过度干燥,其弹性和韧性下降,也容易出现皲裂。比如,在寒冷、干燥的季节,若未注意乳头皮肤的保湿,就可能发生皲裂。对于一些皮肤本身较为干燥的女性,即使没有哺乳等因素,也相对更容易出现乳头皲裂。
4.乳头局部卫生不良:不注意乳头的清洁,乳头表面的污垢等可能刺激乳头皮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进而引发皲裂。尤其是哺乳期女性,若喂奶后未及时清洁乳头,残留的乳汁等容易滋生细菌,对乳头皮肤产生不良影响。
二、临床表现
1.疼痛:乳头皲裂处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在哺乳时这种疼痛会尤为剧烈,可能会让哺乳期女性产生恐惧哺乳的心理,从而影响正常的母乳喂养。例如,每次哺乳时都会感受到尖锐的刺痛,这种疼痛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2.出血:轻的乳头皲裂可能仅有少量渗血,表现为乳头表面有少量血迹;严重的乳头皲裂可能会有较多出血,在乳头表面可见较明显的血迹,甚至可能形成血痂。
3.局部炎症表现:皲裂处可能会出现红肿,触摸时会有触痛,局部皮肤温度可能会略有升高。如果合并感染,还可能出现局部化脓等表现,如皲裂处有脓性分泌物等。
三、预防与处理
1.哺乳期女性预防
正确哺乳姿势:哺乳时要让婴儿正确含接乳头,婴儿的嘴巴应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住。可通过观察婴儿的吸吮动作来判断,若婴儿吸吮时下颌贴住乳房,且能听到吞咽声,通常提示含接姿势正确。
注意乳头清洁与保湿:哺乳后可用清水轻轻清洁乳头,然后涂抹适量的羊毛脂软膏等具有保湿和保护乳头皮肤作用的产品。在选择保湿产品时,要确保其安全无刺激,适合乳头皮肤使用。
避免婴儿长时间吸吮:注意控制婴儿每次哺乳的时间,一般单侧乳房哺乳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避免乳头长时间受到过度吸吮。
2.非哺乳期女性预防:注意乳头皮肤的保湿,在干燥季节可使用温和的保湿乳液涂抹乳头部位,保持乳头皮肤的滋润。同时,要注意乳头局部的卫生,避免污垢等刺激。
3.出现皲裂后的处理:如果已经出现乳头皲裂,哺乳期女性在哺乳时可先喂健侧乳房,再喂患侧乳房,以减轻患侧乳头的吸吮刺激。若皲裂较轻,可在哺乳后涂抹安全的修复乳头的药膏等;若皲裂较严重或合并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可能会使用一些安全的外用药物来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等。对于非哺乳期出现乳头皲裂的情况,也应根据皲裂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保持局部清洁、涂抹合适的药物等,必要时就医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