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早期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有震颤(多为首发,从一侧上肢远端始,静止时现等)、肌强直(肢体肌肉僵硬,有铅管或齿轮样)、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动作慢等)、姿势步态异常(姿势反射障,行走呈慌张步等);非运动症状有感觉异常(部分有麻木痛等)、睡眠障碍(早有睡眠问题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便秘等)、精神症状(早有抑郁等)。
1.运动症状:
震颤:多为首发症状,通常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即静止时出现,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典型的表现是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频率约为4-6Hz。这种震颤在年龄较轻的患者中可能更为明显,且与生活方式关系不大,但有帕金森病家族史的人群需格外警惕,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肌强直:患者肢体肌肉会变得僵硬,活动时感觉阻力增加。检查时可发现铅管样强直(不伴有震颤时的均匀阻力增加)或齿轮样强直(伴有震颤时的断续停顿感,如转动齿轮)。肌强直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等动作会变得缓慢、困难,年龄增长可能是肌强直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随着年龄增加,发生帕金森病导致肌强直的概率会有所上升。
运动迟缓:表现为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患者翻身、起床、行走、转弯等动作变得迟缓,面部表情减少,呈现“面具脸”。运动迟缓在男性和女性中的表现可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如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现运动功能的快速减退,有帕金森病相关危险因素暴露的人群需密切关注自身运动功能变化。
姿势步态异常:早期患者可能出现姿势反射障碍,站立时呈屈曲体姿,行走时上肢摆动幅度减小或消失,步距变小,步伐变得细碎、急促,称为“慌张步态”,患者行走时容易向前冲,难以迅速止步,这会增加跌倒的风险,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姿势步态异常可能导致严重的跌倒相关损伤。
2.非运动症状:
感觉异常:部分患者早期可出现身体某部位的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常见于下肢,疼痛性质多样,可能为刺痛、酸痛等。感觉异常与帕金森病的神经病理改变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感觉异常的伴随症状,且长期患病过程中感觉异常可能会逐渐加重。
睡眠障碍:很多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就会出现睡眠问题,如失眠、多梦、易惊醒、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等。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表现为睡眠中出现梦境相关的动作,如拳打脚踢等,这可能是帕金森病的一个早期预警信号,对于有睡眠障碍且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群,需警惕帕金森病的可能,不同生活习惯下,如长期熬夜的人群睡眠障碍可能更为严重,从而影响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便秘、多汗、体位性低血压等表现。便秘是较为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由于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受累,导致肠道蠕动减慢。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从卧位或坐位站起时血压突然下降,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跌倒,老年患者由于自身血压调节功能相对较弱,体位性低血压可能会对其生活造成更大影响,有帕金森病家族史的老年人群需密切关注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况。
精神症状:早期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认知障碍的前期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轻度减退等。抑郁和焦虑情绪在帕金森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且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有情绪异常且出现运动症状的患者,要高度怀疑帕金森病的可能,不同性别在情绪症状的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都需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