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的检查包括尿液检查(尿常规可初步筛查,尿细胞学检查无创但敏感性有限)、影像学检查(超声有经腹和经尿道超声,CT有平扫+增强及CTU,MRI对分期评估更准确)、膀胱镜检查(普通和软性膀胱镜,前者是金标准)及其他检查(膀胱造影应用少,PET-CT用于分期晚或怀疑转移者)
一、尿液检查
1.尿常规:可发现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等异常情况,但单纯尿常规阳性不一定就是膀胱癌,很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血尿等尿常规异常表现,其意义在于为进一步检查提供线索。对于有血尿等症状的患者,尿常规是初步筛查的重要项目,不同年龄、性别出现血尿的原因可能不同,比如老年男性可能更多与前列腺疾病或膀胱癌相关,年轻女性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等有关,但都需要进一步排查。
2.尿细胞学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细胞形态,查找癌细胞。其优点是无创,但敏感性相对有限,约60%-70%的低级别的尿路上皮癌可能出现假阴性,而高级别癌的阳性率相对较高。对于有膀胱癌高危因素(如长期吸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等)的人群,定期进行尿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膀胱癌迹象,不同年龄人群发生膀胱癌的风险不同,一般随着年龄增长风险增加,男性相对女性风险稍高。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经腹超声:简便易行、无创,可作为膀胱癌筛查的初步手段。能初步观察膀胱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但对于膀胱壁浅肌层浸润的病变可能诊断准确率有限。不同体型的患者经腹超声的图像质量可能不同,较肥胖患者图像可能欠清晰。
经尿道超声:能更清晰地显示膀胱壁各层结构,对于判断肿瘤浸润深度有一定帮助,可更准确评估肿瘤与膀胱肌层的关系等,但属于有创操作,应用相对局限。
2.CT检查:
平扫+增强CT:可以清晰显示膀胱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能发现是否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对于判断肿瘤分期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患者的CT表现可能因身体代谢等因素有一定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肾功能等方面的变化,在解读CT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
CT尿路造影(CTU):能更全面地评估泌尿系统整体情况,包括肾盂、输尿管等部位是否有肿瘤种植等,对于多原发膀胱癌的诊断有一定优势。
3.磁共振成像(MRI):对膀胱肿瘤的分期评估较CT更准确,尤其是对膀胱壁肌层浸润深度的判断。能多方位成像,提供更丰富的组织信息,对于制定手术方案等有重要指导意义。不同患者的MRI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比如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可能会影响MRI图像质量。
三、膀胱镜检查
1.普通膀胱镜: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内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等,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对于怀疑膀胱癌的患者,一般都需要进行膀胱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对膀胱黏膜造成过度损伤。不同年龄患者在膀胱镜检查时的耐受情况不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关注其心肺功能等情况,确保检查安全。
2.软性膀胱镜:对于一些膀胱挛缩等特殊情况的患者,软性膀胱镜可能更易于插入,患者痛苦相对较小,但价格相对较高,视野等方面与普通膀胱镜也有一定差异。
四、其他检查
1.膀胱造影:可显示膀胱内充盈缺损等情况,但现在应用相对较少,多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2.PET-CT检查:一般用于膀胱癌分期较晚或怀疑有转移的患者,能更全面评估全身情况,了解是否有远处转移,但费用较高,不作为常规筛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