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自查包括视诊和触诊。视诊观察双侧乳房大小、形状是否对称及乳头情况;触诊选月经结束后7-10天(绝经后固定一天),站立或仰卧位按顺序环形触摸乳房并触摸腋窝淋巴结,记录自查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自查是初步筛查,不能替代专业诊断,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关要点。
一、视诊观察
1.观察乳房外观:面对镜子,裸露上半身,观察双侧乳房的大小、形状是否对称,有无局部隆起、凹陷、橘皮样改变(皮肤像橘子皮一样凹凸不平)等情况。一般来说,正常乳房双侧基本对称,皮肤光滑平整。如果两侧乳房明显不对称,或有异常隆起、凹陷等,可能提示乳房存在病变。比如乳腺癌患者有时会出现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这是因为肿瘤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导致皮肤水肿,而毛囊处皮肤相对固定,从而出现橘皮样外观。
2.观察乳头情况:注意乳头是否有回缩、偏移、糜烂或溢液等现象。正常乳头一般居中,双侧对称。如果乳头无缘无故回缩,或一侧乳头较另一侧明显偏移,或乳头有血性、浆液性等异常液体流出,都需要引起重视。例如,导管内乳头状瘤可能会导致乳头溢液,乳腺癌也可能出现乳头溢液的情况。
二、触诊检查
1.触诊的时间选择:最好选择在月经结束后7-10天进行自查,此时乳腺组织相对松软,容易发现异常肿块。对于绝经后的女性,可选择每月固定一天进行触诊。因为在月经周期中,乳腺组织会受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月经前乳腺组织充血、水肿,可能会出现生理性的增厚,影响对肿块的判断。
2.触诊的方法:
站立或仰卧位:站立时,双臂自然下垂,然后双手交叉放在脑后,身体稍向前倾,检查乳房外侧;仰卧位时,肩下垫一小薄枕,将一侧手臂枕于头下,用另一侧手的手指掌面平坦地触摸乳房,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中央(乳头、乳晕)的顺序进行环形触摸,不要用手指抓捏乳房,以免将正常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一般来说,正常乳腺组织柔软、均匀,无明显肿块。如果触摸到有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的肿块,要高度警惕。例如,乳腺癌的肿块通常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活动度差。
触摸腋窝:触诊完乳房后,还要触摸腋窝淋巴结是否肿大。手指从腋窝顶部开始,慢慢向下滑动,检查腋窝前部、后部和底部的淋巴结。正常腋窝淋巴结一般较小,不能触及。如果触及到肿大的淋巴结,也需要进一步检查,因为乳房的淋巴回流可能会转移到腋窝淋巴结,提示乳房可能有病变。
三、记录与关注
1.记录自查情况:将自查的时间、发现的情况等进行记录,包括是否发现肿块、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等信息。这样有助于后续对比和医生的诊断。例如,如果下次自查时发现肿块较前次有变化,如增大、质地变硬等,能更准确地提供给医生参考。
2.关注异常情况:如果自查发现乳房有异常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钼靶)、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肿块的性质,以便早期发现乳腺癌等乳房疾病,提高治愈率。例如,乳腺超声可以初步判断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乳腺钼靶对于发现微小钙化等有重要价值,MRI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诊断有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自查只是初步的筛查方法,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如果自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同时,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乳房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年轻女性乳房相对柔软,检查时要更加仔细;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重视乳房自查和定期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