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呼吸衰竭的病因包括气道病变(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相关)、肺组织病变(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相关)、肺血管病变(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相关)、胸廓与胸膜病变(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相关)、神经肌肉病变(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相关)
1.气道病变
年龄因素:儿童时期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喉炎、气管支气管炎等可能引起气道狭窄,从而影响气体交换。例如,儿童喉炎时喉部黏膜充血水肿,可使气道管径减小,通气功能受阻,进而引发1型呼吸衰竭。成人也可能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导致气道病变,COPD患者由于长期的气道炎症,气道壁增厚、黏液分泌增多,气道狭窄,影响气体进出肺部,导致氧合障碍。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成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炎症、黏液分泌增加,逐渐引起气道病变,增加1型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
病史:有哮喘病史的患者,若哮喘急性发作时,气道发生痉挛、黏液分泌增多,气道阻塞加重,气体交换受影响,易发展为1型呼吸衰竭。
2.肺组织病变
年龄因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新生儿常见的肺组织病变导致1型呼吸衰竭的原因。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泡萎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低氧血症。儿童时期的肺炎,如重症肺炎,肺部炎症导致肺泡及间质渗出,影响气体交换,可引发1型呼吸衰竭。成人的肺炎、肺纤维化等也可导致肺组织病变。肺纤维化患者肺组织弹性减退,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影响氧的摄取。
生活方式:长期接触粉尘的成人,如煤矿工人等,易患尘肺,肺组织逐渐被粉尘破坏,出现纤维化等病变,影响肺的气体交换功能,增加1型呼吸衰竭风险。
病史:有结缔组织病相关肺损害病史的患者,结缔组织病可累及肺部,引起肺间质病变等,导致肺组织病变,进而引发1型呼吸衰竭。
3.肺血管病变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因肺血管病变导致1型呼吸衰竭的情况有所不同。成人的肺血栓栓塞症较为常见,栓子阻塞肺血管,导致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低氧血症。儿童也可能因先天性肺血管畸形等肺血管病变引发1型呼吸衰竭,但相对少见。
生活方式:长期卧床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静脉血栓,若血栓脱落栓塞肺血管,可导致肺血管病变相关的1型呼吸衰竭。
病史:有血液系统疾病导致高凝状态病史的患者,如易栓症患者,肺血管病变引发1型呼吸衰竭的风险较高。
4.胸廓与胸膜病变
年龄因素:儿童时期严重的胸廓畸形,如漏斗胸、鸡胸等严重影响胸廓的正常结构和肺的发育,导致肺通气功能受限,气体交换障碍,引发1型呼吸衰竭。成人的胸廓外伤导致胸廓变形,也可影响肺的通气,引发1型呼吸衰竭。
生活方式:无特殊特定生活方式直接导致,但胸廓疾病可能与既往胸部手术等有关。
病史:有胸膜疾病病史,如严重的胸膜炎导致大量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压迫肺组织,影响肺的扩张和气体交换,可引发1型呼吸衰竭。
5.神经肌肉病变
年龄因素: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出现呼吸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导致呼吸衰竭。儿童时期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可累及神经肌肉,导致呼吸肌无力,影响通气功能,引发1型呼吸衰竭。成人的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肌肉疾病,也可因呼吸肌无力,通气不足,引起氧合障碍,导致1型呼吸衰竭。
生活方式:无直接特定生活方式关联,但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影响神经肌肉功能,增加相关风险。
病史: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如脊髓病变等,可影响神经传导,导致呼吸肌功能异常,引发1型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