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是由致病因素刺激胸膜引发的炎症,常见病因有感染、自身免疫病、肿瘤、外伤等,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等,诊断靠影像学、实验室、病理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支持,不同人群如儿童、老人、女性及有基础病史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胸膜炎的定义及常见病因
胸膜炎是指由致病因素(通常为病毒或细菌)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炎症,又称“肋膜炎”。其常见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如病毒(如流感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肿瘤,包括原发性胸膜肿瘤及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胸膜;胸部外伤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可能不同,例如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群患感染性胸膜炎风险相对较高,长期吸烟人群可能因肺部防御功能下降增加相关感染风险等。
二、胸膜炎的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多为尖锐刺痛,随呼吸或咳嗽加重;还可伴有咳嗽、咳痰、发热、气短等症状。不同病因导致的胸膜炎临床表现可能有差异,自身免疫性胸膜炎患者可能同时伴有自身免疫病相关表现,如红斑狼疮患者可能有面部红斑等;肿瘤导致的胸膜炎可能有消瘦等肿瘤消耗表现。
三、胸膜炎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等情况;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胸膜病变、胸腔积液的量及范围等,有助于明确胸膜炎的程度和病因线索。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了解是否有感染及感染的大致类型,如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常升高;胸水检查是重要诊断依据,通过胸水常规、生化、病原学等检查可明确胸水性质及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例如结核性胸膜炎时胸水腺苷脱氨酶等指标可能异常。
3.病理检查:对于考虑肿瘤性胸膜炎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胸膜活检等病理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肿瘤所致及肿瘤的病理类型等。
四、胸膜炎的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感染性胸膜炎:若是细菌感染引起,需根据药敏试验等选用合适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引起的胸膜炎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必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但需谨慎选择。
自身免疫性胸膜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的胸膜炎可能需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肿瘤性胸膜炎: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等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相应治疗措施。
2.对症支持治疗
止痛:对于胸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症状,但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处理胸腔积液:若胸腔积液量较多,影响呼吸等,可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等操作,以减轻症状。
五、不同人群胸膜炎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胸膜炎时,由于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病情,如呼吸、体温等变化,及时就医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在治疗中要谨慎选择药物,优先考虑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2.老年人:老年人患胸膜炎时,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下降。
3.女性:女性患胸膜炎时,要考虑生理期等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在治疗中需综合评估治疗方案对女性特殊生理阶段的影响,如某些药物对月经等的可能影响等。
4.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有肺部基础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人群患胸膜炎,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病史对胸膜炎治疗的影响及胸膜炎治疗对基础病史的影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加强病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