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百日咳综合症是一组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因包括多种病原体,临床表现有典型咳嗽特点及其他表现,诊断靠临床症状评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预防要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免疫力和接种相关疫苗,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儿童等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因
主要病原体包括百日咳杆菌以外的其他细菌(如副百日咳杆菌等)、病毒(如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支原体等。这些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会引发呼吸道炎症反应,导致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出现咳嗽症状,且具有一定传染性,可通过飞沫传播等方式在人群中传播。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但婴幼儿相对更易受影响,这与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有关。
二、临床表现
1.咳嗽特点:咳嗽具有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特点,咳嗽剧烈时可伴有吸气性鸡鸣样吼声。咳嗽持续时间较长,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婴幼儿由于呼吸肌力量相对较弱,可能咳嗽症状表现相对不典型,但病情可能进展较快,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情况。例如,一些婴幼儿感染后可能很快出现呼吸增快、面色发绀等表现。
2.其他表现:部分患儿可能伴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年龄较小的患儿还可能出现呕吐等情况,因为剧烈咳嗽可能导致腹压增加,引起呕吐。
三、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评估: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咳嗽表现、接触史等进行初步判断。如果患儿出现长时间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就要高度怀疑类百日咳综合症。
2.实验室检查:
病原体检测:可通过鼻咽拭子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核酸检测等,以明确是否存在相关病原体感染。例如,进行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等,若检测到相应病原体核酸,有助于确诊由该病原体引起的类百日咳综合症。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升高,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这有助于辅助判断感染情况,但不能单纯依靠血常规确诊疾病。
四、治疗原则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由于类百日咳综合症多由病毒或非百日咳杆菌细菌等引起,一般不使用抗生素治疗(除非合并明确的细菌感染且有相应指征)。对于咳嗽症状明显的患儿,可采取雾化等方式缓解呼吸道痉挛,减轻咳嗽症状。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呼吸等情况,防止出现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要让患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利于身体恢复。
五、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传染源:在类百日咳综合症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果周围有患者,要尽量让儿童远离。
2.增强免疫力:对于儿童,要保证合理的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促进免疫系统发育完善。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3.疫苗接种:虽然目前没有针对类百日咳综合症的特定疫苗,但部分引起类百日咳综合症的病原体相关疫苗可考虑接种,如百日咳疫苗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患类百日咳综合症时病情变化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精神状态等。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萎靡等情况,要立即就医。同时,婴幼儿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2.儿童:儿童患病后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家长要督促其按时服药(如果有需要),并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咳嗽症状。
3.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果儿童本身患有哮喘等基础疾病,患类百日咳综合症后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症状。这类儿童要更加密切地观察病情变化,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治疗类百日咳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