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咯血需先明确病因,详细问诊检查并评估咯血严重程度;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用止血药和抗生素治疗;预防复发要控制感染、进行气道廓清、增强免疫力;还需评估手术适应证、风险与预后,适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
一、明确病因评估
1.详细问诊与检查:首先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咯血发作的频率、量、颜色等情况,同时进行胸部高分辨率CT等检查,以明确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以及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儿童支气管扩张可能与先天性因素、感染等有关,而成年人可能与既往肺部感染、免疫因素等相关。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需考虑吸烟相关因素对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影响。
2.评估出血严重程度:根据咯血量分为少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中等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在100-500ml)和大咯血(每日咯血量在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量在300ml以上)。不同程度的咯血处理方式不同,大咯血具有更高的危险性。
二、急性发作期处理
1.一般处理:患者应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这样可以防止血液流向健侧肺部,导致健侧肺也发生感染等情况。对于精神紧张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但要注意避免抑制呼吸中枢。
2.药物治疗:使用止血药物,如垂体后叶素等,但需注意其禁忌证,如有高血压、冠心病、孕妇等情况应慎用。近年来也有一些新型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等可根据情况选用。同时,针对支气管扩张合并的感染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因为感染是导致支气管扩张咯血反复发作的重要诱因。
三、预防复发措施
1.控制感染:
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因为呼吸道感染是诱发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常见原因。对于儿童患者,要加强护理,根据季节增减衣物,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的频率;成年人若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应劝导其戒烟,以减少呼吸道刺激和感染风险。
定期复查,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加重等感染征兆,及时就医,早期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气道廓清:
对于能够配合的患者,指导其进行呼吸训练和气道廓清技术,如呼吸操、体位引流等。体位引流需根据支气管扩张的部位采取相应的体位,例如病变位于上叶尖后段时,采取坐位或健侧卧位;病变位于中叶时,采取仰卧位稍向健侧倾斜等。通过体位引流可以促进痰液排出,减少气道阻塞和感染机会,从而降低咯血复发风险。儿童患者进行体位引流时要注意动作轻柔,根据其年龄和耐受程度调整。
也可使用化痰药物,如氨溴索等,帮助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3.增强机体免疫力: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适当补充营养,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例如老年人可能存在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需注意饮食的均衡和易消化;儿童则要保证合理的膳食结构,满足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
必要时可使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其使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四、手术治疗评估
1.手术适应证评估:对于反复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病变局限且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例如病变范围局限在一侧肺叶或一侧肺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咯血反复发作的问题,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心肺功能等。
2.手术风险与预后:手术风险包括出血、感染、呼吸功能不全等。术后患者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预后情况与病变范围、手术是否彻底等因素相关。对于适合手术的患者,医生会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