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腹泻的症状有哪些
宝宝腹泻有以下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正常宝宝大便次数固定,腹泻时明显增加,不同年龄宝宝表现不同;大便性状改变,可变为稀便等多种性状,不同病因致大便性状有差异;还伴随呕吐、发热、精神状态改变、腹痛等症状,呕吐因胃肠道受刺激,发热是身体免疫反应,精神状态改变与脱水电解质紊乱有关,腹痛由肠道蠕动异常等引起。
1.大便次数增多:正常宝宝的大便次数相对固定,而腹泻时大便次数明显增加。例如,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每天大便2-4次,人工喂养的宝宝每天大便1-2次,若腹泻时大便次数可能增加至每天数次甚至十数次。这是因为肠道功能紊乱,蠕动加快,导致排便次数增多。不同年龄的宝宝对大便次数变化的耐受程度不同,婴儿期宝宝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大便次数变化可能更明显。
对于新生儿,正常大便多为糊状,若腹泻可能变为稀水样便且次数频繁,可能是由于肠道感染、喂养不当等原因引起,新生儿肠道屏障功能弱,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腹泻。
较大月龄的婴儿,大便次数增多同时,大便性状改变更明显,比如从原来的成型大便变为稀便、水样便等。
2.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可变为稀便、水样便、蛋花汤样便等。例如感染性腹泻时,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大便多为蛋花汤样;侵袭性细菌感染可能导致黏液脓血便。这是因为肠道黏膜受到刺激,分泌增加,吸收功能紊乱,使得大便中的水分和未消化物质比例改变。不同病因导致的腹泻大便性状有差异,如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大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有泡沫和奶瓣;而食物过敏引起的腹泻可能伴有黏液等。
对于小月龄宝宝,蛋花汤样便需要高度重视,可能是轮状病毒感染,这是婴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原体,该病毒主要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导致大便呈蛋花汤样。
当大便出现黏液脓血时,要考虑细菌侵袭肠道黏膜,如痢疾杆菌等感染,此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3.伴随症状
呕吐:宝宝腹泻时常伴有呕吐症状,这是因为胃肠道受到刺激,蠕动紊乱,导致胃内容物反流。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常先出现呕吐,然后才出现腹泻。呕吐的程度和频率因人而异,有的宝宝可能只是偶尔呕吐,有的宝宝可能频繁呕吐,甚至吐出胃内容物。对于小婴儿,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等并发症,需要特别关注。
发热:部分宝宝腹泻时会伴有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数可出现高热。发热是身体对感染等刺激的免疫反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可能伴有发热。不同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热特点不同,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一般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热度可能更高。对于发热的宝宝,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过高时需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但要避免过度降温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
精神状态改变:宝宝腹泻严重时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精神状态改变。这是因为腹泻导致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宝宝的精神状态。例如脱水达到一定程度时,宝宝会表现出精神差、尿量减少等。需要及时评估宝宝的精神状态,对于精神萎靡的宝宝要考虑脱水的可能,及时采取补液等措施。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家长更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的细微变化,因为宝宝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脱水等情况可能迅速加重。
腹痛:宝宝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提示可能有腹痛。这是由于肠道蠕动异常、肠道痉挛等原因引起。不同年龄的宝宝表达腹痛的方式不同,婴儿可能通过哭闹来表示,较大的宝宝可能会用语言表达腹部不适。如果宝宝频繁哭闹且难以安抚,同时伴有腹泻等症状,要考虑是否存在肠道问题导致的腹痛,必要时需就医明确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