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包括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面瘫)、感觉功能障碍(如偏身感觉减退、感觉异常)、语言功能障碍(如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有脑部低灌注或缺血缺氧引起的症状,如头痛、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还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呕吐、癫痫发作
一、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1.运动功能障碍
偏瘫:是常见表现,患者一侧肢体力量减弱,活动受限。例如,患者可能无法正常持物、行走,严重时肢体完全不能活动。这是因为脑部负责运动调控的区域发生梗死,导致对侧肢体运动传导受到影响。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发生急性脑梗死导致偏瘫的风险相对较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血管病变基础存在,更易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相关表现。
面瘫:表现为口角歪斜,患侧面部肌肉运动无力。当脑梗死累及支配面部肌肉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可能发生,但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因血管病变导致面瘫症状出现的几率增加。
2.感觉功能障碍
偏身感觉减退:患者一侧身体的感觉能力下降,对痛觉、温度觉、触觉等的感知减弱。比如,患者可能感觉患侧肢体对疼痛刺激的反应不灵敏,或者对冷热感觉的分辨能力降低。这是由于脑部感觉传导区域受损,影响了感觉信息的传递。年龄较大者和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更易出现感觉功能障碍相关表现。
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患侧肢体麻木、刺痛等异常感觉。这是因为脑部感觉中枢或传导束受损后,神经信号传递异常导致的。
3.语言功能障碍
运动性失语: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无法流利表达。例如,只能说出简单词语,不能完整表达句子意思。这是因为大脑语言运动中枢受损,影响了语言的表达功能。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血管病变风险增加,可能更易出现语言功能障碍。
感觉性失语:患者听不懂他人说话的含义,但自己能正常发音。这是由于大脑语言感觉中枢受损,影响了对语言信息的理解。
命名性失语:患者能说出物品的用途,但不能正确说出物品的名称。
二、脑部低灌注或缺血缺氧引起的症状
1.头痛
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可能是由于脑部缺血导致脑血管扩张等因素引起。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表现为轻度胀痛,有的则较为剧烈。在老年患者中,头痛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波动可能加重头痛症状。
2.意识障碍
嗜睡:患者处于睡眠增多的状态,但可以被唤醒,唤醒后能配合简单交流,但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这是因为脑部缺血影响了大脑的觉醒机制。在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中,发生意识障碍的风险相对较高。
昏睡:患者需强烈刺激才能唤醒,醒后答非所问,刺激停止后很快又入睡。
昏迷:患者完全丧失意识,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这是急性脑梗死较为严重的表现,通常提示梗死面积较大或梗死部位关键,预后相对较差。
三、其他伴随症状
1.呕吐
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呕吐症状,多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当脑部缺血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颅内代偿空间相对较小,颅内压升高时更易出现呕吐症状,且需特别注意与其他儿科疾病相鉴别。
2.癫痫发作
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过程中或发病后可能出现癫痫发作,这是由于梗死区域的脑组织异常放电引起。癫痫发作的形式多样,包括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等。对于有脑部基础病变的患者,发生癫痫发作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儿童患者中,需谨慎评估癫痫发作与脑梗死的关系及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