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局部治疗、抗生素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保持乳汁通畅、保证休息与合理饮食;局部治疗早期热敷、红肿明显时冷敷;抗生素治疗要依病原菌选药并注意哺乳期安全;特殊人群中哺乳期女性要保持心态等,婴儿要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保证营养摄入。
一、一般治疗
1.保持乳汁通畅:
对于哺乳期女性,应鼓励其频繁哺乳,最好每2-3小时哺乳一次,每次哺乳尽量排空患侧乳房,可通过婴儿吸吮或使用吸奶器辅助排空。这是因为乳汁淤积是急性乳腺炎的重要诱因,频繁排空乳汁能有效缓解乳腺导管堵塞情况,降低炎症进一步发展的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及时排空乳汁的哺乳期女性急性乳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乳汁淤积未及时处理的女性。
对于乳头皲裂的哺乳期女性,在哺乳前后要注意清洁乳头,可在哺乳后涂抹适量的羊毛脂软膏等保护乳头,防止皲裂加重导致细菌更容易侵入乳腺组织引发炎症。
2.休息与饮食:
患者需保证充足的休息,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同时,要注意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但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二、局部治疗
1.热敷:
在急性乳腺炎早期,可采用热敷的方法,用温热的毛巾敷于患侧乳房,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热敷3-4次。热敷能够促进乳腺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乳房的肿胀、疼痛等症状。例如,临床观察发现,热敷配合其他治疗措施的患者炎症消退速度比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更快。
2.冷敷:
当急性乳腺炎出现局部红肿热痛较明显时,可适当进行冷敷,如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患侧乳房,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15分钟左右,每天可冷敷2-3次。冷敷可以减轻局部的肿胀和疼痛,收缩血管,减少炎症物质的渗出。
三、抗生素治疗
1.用药原则:
当急性乳腺炎发展到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应根据病原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一般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G等,因为这类抗生素对大多数引起急性乳腺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且相对安全,对哺乳期女性和婴儿的影响较小。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哺乳期女性应继续哺乳,但需要注意药物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所以在选择抗生素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安全性。例如,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时,婴儿通过乳汁摄入的药量相对较少,一般不会对婴儿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但仍需密切观察婴儿的情况。
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则可考虑选用红霉素等其他抗生素,但使用红霉素时需要注意其可能对婴儿胃肠道产生的影响,如引起婴儿腹泻等,要密切关注婴儿的大便情况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在治疗急性乳腺炎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疾病带来的焦虑情绪影响乳汁分泌和身体恢复。同时,要严格遵循治疗方案,按时进行哺乳和治疗操作,如按时热敷、正确使用吸奶器等。
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哺乳期女性,如合并糖尿病等,在治疗急性乳腺炎时要更加谨慎,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和炎症的恢复,需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基础上进行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密切监测血糖等指标,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2.婴儿:
由于急性乳腺炎治疗中可能会使用抗生素,要密切观察婴儿的情况,如有无腹泻、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如果发现婴儿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保证婴儿的营养摄入,即使在母亲患病治疗期间,也应尽量保证婴儿的母乳喂养或合适的配方奶喂养,以维持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