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咳嗽的常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分第一代和第二代)、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糖皮质激素(分吸入用和口服),非药物干预措施有避免接触过敏原、呼吸训练、环境调节,药物用于缓解症状,非药物措施从多方面助力缓解过敏性咳嗽。
一、过敏性咳嗽常用药物类型
(一)抗组胺药物
1.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通过阻断H受体发挥作用,能缓解过敏相关的症状,但其有中枢镇静等不良反应,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因为可能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等,在婴幼儿中应避免随意使用,因其可能导致嗜睡等不适影响孩子的正常活动和观察。
2.第二代抗组胺药:常见的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西替利嗪对于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过敏性咳嗽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能有效减轻咳嗽等过敏症状,且相对第一代抗组胺药中枢镇静作用较弱;氯雷他定适用于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可缓解过敏性咳嗽引起的相关症状,其安全性相对较高,对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但仍需根据儿童具体年龄和体重等情况合理选用。
(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例如孟鲁司特钠,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的过敏性咳嗽治疗。它能特异性阻断白三烯受体,减轻气道炎症,从而缓解咳嗽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需按照规定的剂量服用,如2-5岁儿童一般有相应的推荐剂量,其通过调节体内白三烯相关通路来发挥作用,相对于一些传统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少,但仍需关注儿童服用后的反应,如是否有精神方面的异常等情况。
(三)糖皮质激素
1.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气雾剂等。对于过敏性咳嗽,吸入用糖皮质激素是比较常用的局部抗炎药物,通过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确保药物能有效到达气道,并且要注意口腔清洁等,因为可能会引起口腔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应,不同年龄儿童的吸入剂量有严格规定,要根据年龄精准调整,以达到良好的抗炎效果同时减少全身副作用。
2.口服糖皮质激素:一般是在病情较重时短期使用,如泼尼松等。口服糖皮质激素全身副作用相对较大,所以仅在抗组胺药等效果不佳时才考虑使用,且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权衡利弊,因为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指标等情况。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过敏性咳嗽患者,首先要明确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如果是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等,使用防螨寝具等。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更加细心观察和记录可能引起过敏咳嗽的相关因素,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这是从根本上缓解过敏性咳嗽的重要措施,因为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以减少气道的过敏反应刺激,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等不会产生药物的相关风险。
(二)呼吸训练
对于儿童过敏性咳嗽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让儿童平卧,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凹陷,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这种呼吸训练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改善呼吸功能,对于缓解咳嗽等症状有一定帮助,而且不会有药物的副作用,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儿童进行,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童进行。
(三)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保持在50%-60%。对于过敏性咳嗽患者,尤其是儿童,良好的室内环境可以减少过敏原的刺激和气道的不适。例如使用空气净化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加湿器可以避免空气过于干燥刺激气道引发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