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瘤恶性就是甲状腺癌,其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等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特点,如乳头状癌常见、生长慢、预后较好;滤泡状癌生长较快、中度恶性;未分化癌病情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髓样癌可分泌降钙素、可有家族史。诊断主要靠甲状腺超声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不同类型及特殊人群治疗有差异。
一、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及特点
1.乳头状癌
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约占成人甲状腺癌的60%和儿童甲状腺癌的全部。多见于30-45岁女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肿瘤常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质地稍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多无自觉症状,常因颈部肿块或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而就诊。
从年龄因素看,儿童时期如果有头颈部放射性照射史,发生乳头状癌的风险会增加。儿童患者相对预后也较好,但仍需规范治疗。女性患者在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下,该类型癌的发病相对有一定特点,但主要还是与遗传、环境等多因素相关。
2.滤泡状癌
约占甲状腺癌的20%,常见于50岁左右中年人。肿瘤生长较快,属中度恶性,主要经血液转移到肺、骨和肝。肿瘤呈结节状,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楚,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对于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滤泡状癌的风险可能相对升高。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可能增加发病几率。
3.未分化癌
约占甲状腺癌的5%-10%,多见于70岁左右老年人。病情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患者常表现为甲状腺肿块迅速增大,并可侵犯周围组织,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
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患未分化癌后病情进展快,治疗难度大。有头颈部放疗史的老年人患未分化癌的风险可能增加。
4.髓样癌
约占甲状腺癌的3%-10%,来源于滤泡旁降钙素分泌细胞(C细胞),可分泌降钙素。恶性程度中等,可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肿瘤可散发,也可家族性发病。患者可出现腹泻、颜面潮红、低钙血症等表现。
有家族髓样癌病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需要更密切的监测。不同年龄人群发病后表现可能因身体基础状况不同而有差异,比如年轻人患髓样癌后相对老年人可能身体耐受情况稍好,但也需积极治疗。
二、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1.诊断
主要通过甲状腺超声检查初步判断甲状腺结节的性质,超声可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血流等情况。若怀疑恶性,还可进一步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这是术前明确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最可靠方法,准确率较高。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甲状腺结节,由于儿童时期甲状腺组织对射线敏感,超声检查更要注重观察结节特征,细针穿刺也需谨慎操作以减少对儿童甲状腺的影响。
2.治疗
手术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和病情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如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甲状腺全切除术等。对于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术后常需进行放射性碘治疗,以清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转移病灶。未分化癌治疗较为困难,主要采用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但预后极差。髓样癌术后也可能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后续治疗。
在特殊人群治疗中,儿童甲状腺癌患者手术需充分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在保障肿瘤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案。老年患者手术需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术后康复要注重营养支持和适当的康复锻炼,同时密切监测肿瘤复发等情况。
总之,甲状腺肿瘤恶性就是甲状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临床特点、发病相关因素、诊断治疗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