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的症状
急性脊髓炎可导致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有肢体瘫痪,初期为弛缓性瘫痪,数周后渐变为痉挛性瘫痪,还伴肌张力异常变化;感觉障碍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感觉减退或缺失,部分患者有感觉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二便障碍(尿潴留、便秘)和皮肤表现(温度低、干燥、无汗等,可能有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不同年龄患者各障碍表现及影响有差异。
一、运动障碍
1.肢体瘫痪:急性脊髓炎常导致双下肢或四肢迅速出现瘫痪,发病初期多为弛缓性瘫痪,即软瘫,表现为肌肉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等;数周后可逐渐转变为痉挛性瘫痪,即硬瘫,此时肌肉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等。在儿童群体中,由于神经系统发育特点,瘫痪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有其自身特点,比如婴幼儿可能更易出现肢体运动功能的快速变化,需要密切观察其运动能力的改变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瘫痪的进展速度和严重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以及脊髓受损的具体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2.肌张力改变:除了瘫痪表现外,还会出现肌张力的异常变化,在弛缓性瘫痪阶段肌张力明显降低,而进入痉挛性瘫痪阶段则肌张力升高,这种肌张力的变化会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于成年患者来说可能会影响其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儿童患者则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运动技能发展。
二、感觉障碍
1.感觉减退或缺失:病变节段以下的所有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等都会出现减退或消失的情况。例如,患者可能无法感知病变平面以下皮肤的疼痛刺激,对冷热温度的感觉也变得迟钝或完全丧失。在不同年龄人群中,感觉障碍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可能需要通过观察其对相应刺激的反应来判断感觉情况,比如对疼痛刺激的躲避反应等。对于成年患者来说,感觉障碍会明显影响其对自身身体状况的感知,进而影响其日常活动的安全性等。
2.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在感觉减退或缺失的同时,还可能出现感觉异常,如病变节段以下部位的麻木感、蚁走感等。这种感觉异常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的主观感受,不同年龄患者对这种感觉异常的耐受和反应也不同,儿童可能会因为无法准确描述而表现出哭闹、烦躁等情绪变化,成年患者则可能会因为这种异常感觉影响生活质量而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二便障碍:
尿潴留:脊髓病变影响了脊髓排尿中枢的功能,导致膀胱逼尿肌松弛,失去收缩能力,从而出现尿潴留,表现为膀胱内大量尿液积聚,患者有尿意但无法自主排出尿液。在儿童中,由于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尿潴留可能会影响其膀胱功能的正常发育,需要特别关注。成年患者尿潴留可能会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便秘:病变影响了脊髓对肠道蠕动的调节功能,使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出现便秘症状。不同年龄患者便秘的表现和对身体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儿童便秘可能会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影响食欲和生长发育;成年患者便秘可能会加重腹压等,对一些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2.皮肤表现:病变节段以下皮肤温度较低、干燥、无汗等。由于皮肤汗腺分泌功能受到影响,皮肤失去汗液的滋润,容易出现干裂等情况。在儿童护理中,要特别注意保持病变节段以下皮肤的清洁和湿润,避免皮肤干裂引发感染等问题;成年患者也需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防止因皮肤问题导致并发症。另外,还可能出现皮肤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表现为皮肤潮红或发绀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皮肤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表现和对身体的影响也有差异,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可能会对皮肤血液循环产生更明显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