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的症状有哪些
口腔癌有多种症状,包括口腔内出现异常肿块或斑块,如中老年、长期吸烟饮酒及有家族病史者易现质地硬、边界不清的肿块,还有经久不愈的白斑或红斑;存在溃疡相关症状,如超过2周不愈的口腔溃疡,以及随病情进展渐重的疼痛;会造成口腔功能异常,像咀嚼或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还常转移至颈部淋巴结,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若发现相关症状需及时排查。
一、口腔内异常肿块或斑块
1.肿块:口腔内可出现质地较硬、边界不清且持续存在的肿块,可发生于牙龈、颊黏膜、舌等部位。从年龄角度看,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出现此类情况,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口腔黏膜等组织的细胞代谢等功能会发生变化,更易出现异常增生。性别方面暂无明显特异性差异。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以及酒精等成分会刺激口腔黏膜,增加细胞恶变的风险,从而更容易出现口腔内肿块。有口腔癌家族病史的人群,其基因携带的易感性使得他们发生口腔内肿块的几率相对更高。
2.斑块:口腔黏膜上出现经久不愈的白斑或红斑。白斑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可能与吸烟、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红斑则往往提示更具侵袭性的病变可能,无论是白斑还是红斑,若长时间不消退且有逐渐增大、增厚等变化,需高度警惕口腔癌。
二、溃疡相关症状
1.口腔溃疡经久不愈:正常的口腔溃疡一般在1-2周内可自愈,但口腔癌引起的溃疡则会持续较长时间,如超过2周仍不愈合。舌部是溃疡的好发部位之一,舌癌导致的溃疡常伴有疼痛,且溃疡边缘不整齐,基底较硬。从年龄因素考虑,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本身可能相对延长,但如果超过常规时间仍不愈合,就要排查口腔癌可能。生活方式上,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会影响机体免疫力,使得口腔黏膜的修复能力下降,增加口腔溃疡恶变的风险。
2.疼痛:口腔癌引起的溃疡或肿块等病变可能会导致疼痛,早期疼痛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对于儿童口腔癌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可能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口腔内是否有异常且关注儿童是否有哭闹、拒食等情况,因为这可能是疼痛的表现。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机体免疫力会有一定波动,若此时口腔出现异常疼痛,也需要综合考虑是否与口腔癌相关。
三、口腔功能异常
1.咀嚼或吞咽困难:当口腔癌发生在咀嚼肌附近、舌体或咽部等部位时,会影响正常的咀嚼和吞咽功能。例如,舌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舌头运动受限,导致咀嚼时食物不能被充分咀嚼,吞咽时感觉食物通过困难,甚至可能出现吞咽疼痛。年龄较大的人群,本身咀嚼和吞咽功能可能会随着年龄有所下降,但如果突然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咀嚼或吞咽困难,就要警惕口腔癌。有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饮酒、吸烟的中老年人,其口腔黏膜和肌肉等组织受到损伤,更容易引发口腔癌导致咀嚼吞咽功能异常。
2.语言障碍:若口腔癌累及舌部、喉部等影响语言功能的部位,会出现语言不清等症状。比如舌癌侵犯舌肌,会导致舌头运动不协调,从而影响说话的清晰度。儿童口腔癌导致语言障碍相对罕见,但对于青少年,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语言表达异常,也需要考虑口腔病变的可能。女性在社交等场合对语言功能关注度较高,若出现语言障碍会更易察觉,应及时排查口腔癌。
四、颈部淋巴结肿大
口腔癌常转移至颈部淋巴结,表现为颈部出现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无论年龄、性别,若发现颈部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且持续不消退,都需要进一步检查口腔情况,排查是否为口腔癌转移所致。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者,其口腔癌发生风险高,颈部淋巴结肿大更应引起重视。有口腔癌病史的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能提示疾病复发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