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皮肤病怎么引起的
真菌性皮肤病由致病性真菌感染皮肤等部位引发,引发因素包括真菌种类与致病性(如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等)、宿主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外界环境因素(居住工作环境及动物接触因素)
一、真菌的种类与致病性
1.常见致病真菌类型
皮肤癣菌是引起真菌性皮肤病较常见的一类真菌,如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等。不同种类的皮肤癣菌具有特定的嗜性,例如毛癣菌可侵犯皮肤、毛发和指甲;小孢子菌多侵犯毛发和皮肤;表皮癣菌主要侵犯皮肤和指甲。这些皮肤癣菌具有产生角蛋白酶等酶类的能力,能够分解角蛋白,从而侵袭皮肤的角质层、毛发和指甲等部位引发病变。
酵母菌也是真菌性皮肤病的致病原之一,如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是较为常见的致病酵母菌,它可引起皮肤黏膜的念珠菌病,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大量繁殖,侵犯皮肤的褶皱部位等。
霉菌如曲霉菌等也可引起真菌性皮肤病,但其相对皮肤癣菌和念珠菌引发疾病的概率相对较低,通常在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或有特殊接触史等情况下才会致病。
二、宿主因素
1.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年龄因素: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较薄,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比成人更容易受到真菌的侵袭。例如婴儿的尿布区域,由于长时间处于温暖潮湿且皮肤易受摩擦的环境,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薄弱,容易发生念珠菌性尿布皮炎。而老年人皮肤逐渐老化,角质层含水量减少,皮肤干燥,皮肤屏障功能减退,也更容易感染真菌,如老年人手部的角化过度型手足癣相对较为常见。
皮肤局部环境: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如多汗的部位,像足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例如足癣在多汗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因为足部出汗后,鞋子内形成温暖潮湿的小环境,为皮肤癣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此外,皮肤受到外伤,如擦伤、割伤等,皮肤的完整性被破坏,真菌更容易侵入皮肤内部引发感染。
2.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基础疾病影响: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真菌性皮肤病。例如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环境有利于念珠菌的生长繁殖,且皮肤血管病变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皮肤营养供应不足,进一步降低了皮肤的抵抗力,使得真菌性皮肤病的发病率增加。
免疫抑制状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排斥反应,此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容易受到各种真菌的感染。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是真菌性皮肤病的高发人群,可出现广泛而严重的皮肤念珠菌感染、皮肤癣菌感染等多种真菌性皮肤病表现。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维生素B等营养素时,会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降低皮肤的抵抗力,增加真菌性皮肤病的易感性。例如维生素B缺乏可导致皮肤黏膜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念珠菌性口角炎等真菌性皮肤病。
三、外界环境因素
1.居住和工作环境
在一些公共浴室、游泳池、健身房等公共场所,由于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如果不佳,存在大量的真菌孢子,人们在这些场所接触到真菌孢子的机会增加,从而容易感染真菌性皮肤病。例如公共浴室的地板、毛巾等可能被皮肤癣菌污染,接触后就有可能感染足癣、体癣等。
从事特殊职业,如矿工、渔民等,由于工作环境潮湿、闷热,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且接触真菌的机会较多,也容易患真菌性皮肤病。比如矿工长期在地下潮湿环境中工作,皮肤容易受到真菌侵袭,引发皮肤癣菌感染等。
2.动物接触因素
与感染真菌的动物接触也可能引发真菌性皮肤病。例如接触感染皮肤癣菌的宠物猫、狗等,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宠物污染的物品,如宠物的毛发、用具等,有可能感染皮肤癣菌,引起体癣等真菌性皮肤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