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的评估包括认知功能评估(含MMSE、MoCA)、影像学检查(含MRI、PET)、实验室检查(含血液常规、脑脊液检查)、神经心理测试(含CDR、画钟试验),各检查从不同方面对老年痴呆进行评估,以辅助诊断、判断严重程度等,不同检查有各自特点及适用情况。
一、认知功能评估
1.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该量表包括定向力(时间、地点)、记忆力(近记忆力如回忆物品名称)、注意力和计算力(如心算100减7连减5次)、语言功能(命名、复述、理解指令)等方面。总分30分,正常人为27-30分,轻度痴呆为20-24分,中度痴呆为13-19分,重度痴呆为≤12分。老年人群中受教育程度不同分值有差异,受教育年限越多,正常分值可能相对较高,需结合受教育情况综合判断。
2.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涵盖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记忆、注意力、语言、抽象思维等多个领域。总分30分,正常人为26-30分,对轻度认知障碍的筛查敏感性较高,尤其在检测视空间和执行功能等方面较MMSE更具优势,对于老年人群中可能存在的轻度认知改变能更细致地评估。
二、影像学检查
1.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以观察脑结构的变化,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海马体、内侧颞叶等部位萎缩。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MRI影像,能动态监测脑萎缩的进展情况。对于有认知下降的老年人,MRI有助于排除其他可导致类似症状的脑部器质性疾病,如脑肿瘤、脑血管病变等。在年龄因素影响下,老年人脑部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性萎缩,但老年痴呆患者的病理性萎缩有其特定的部位和特征性表现。
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以检测大脑的代谢变化,老年痴呆患者早期往往出现颞顶叶等区域的葡萄糖代谢减低。PET-淀粉样蛋白成像还能检测脑内淀粉样蛋白沉积情况,对于老年痴呆的早期诊断和与其他痴呆类型的鉴别有重要意义。不过,PET检查相对复杂且费用较高,一般在怀疑有老年痴呆且常规检查难以明确时考虑使用。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等。血常规可了解有无贫血等情况,血生化中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有助于排查可能导致认知障碍的全身性疾病。例如,高血糖可能影响脑功能,高血脂可能导致脑血管病变进而影响认知,通过血液常规检查可以初步排除这些可能的病因。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肝肾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在解读血生化指标时需要考虑年龄相关的生理变化。
2.脑脊液检查:检测脑脊液中的β-淀粉样蛋白1-42、磷酸化tau蛋白等指标。老年痴呆患者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降低,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升高。但脑脊液检查是有创检查,一般在科研或难以通过其他检查明确诊断时才考虑,对于老年人群,要充分评估其创伤风险和身体耐受情况。
四、神经心理测试
1.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通过对记忆、定向、判断与解决问题能力、社会事务、家庭生活与hobbies、个人生活自理等方面进行评定,将痴呆分为无痴呆、可疑痴呆、轻度痴呆、中度痴呆和重度痴呆几个等级。该量表综合考虑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各方面的表现,对于判断老年痴呆的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在评估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家庭照顾情况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其在量表中的表现。
2.画钟试验:让老年人画一个钟表,标记出指定的时间。主要评估视空间功能和执行功能。老年痴呆患者往往在画钟试验中出现不能准确标记时间、钟面图形扭曲等表现。这一测试方法简单易行,可作为初步筛查老年痴呆的辅助手段,老年人在进行画钟试验时的表现受其视力、手部精细运动能力等因素影响,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