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是发生在皮肤表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类型有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分别有不同好发人群和表现特点,发病原因包括紫外线暴露、化学致癌物质、慢性皮肤炎症、遗传因素等,早期有相应表现,早期筛查对预后至关重要,有高危因素人群应加强筛查
一、皮肤癌的定义
皮肤癌是发生在皮肤表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皮肤由表皮、真皮等结构组成,皮肤癌主要源于表皮内角质形成细胞等的异常增殖恶变。
二、皮肤癌的常见类型及特点
1.基底细胞癌
好发人群: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人群。男性相对女性可能有一定易感性,长期户外工作、频繁日光暴晒史者风险较高。
表现特点:通常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缓慢生长的小结节,表面常伴有溃疡、结痂等,边界清楚,颜色可为棕色、黑色或肤色等,生长相对缓慢,但若不及时治疗也可侵犯周围组织。
2.鳞状细胞癌
好发人群:也多见于老年人,有长期紫外线暴露、慢性皮肤溃疡、烧伤瘢痕、放射性皮炎等病史者易患,男性发病率可能略高于女性,有相关皮肤损伤或慢性炎症病史的人群风险增加。
表现特点:常表现为斑块或结节,逐渐增大,可形成溃疡,溃疡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边缘隆起,质地较硬。
3.恶性黑色素瘤
好发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在白人中发病率相对较高,有家族遗传易感性者、皮肤白皙易晒伤人群、有大量不规则色素痣或发育异常痣者风险更高,男性和女性在特定情况下均可能发病,有家族黑色素瘤病史的人群需格外关注。
表现特点:通常表现为原有色素痣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发生改变,如色素痣面积迅速增大、颜色不均匀(出现多种颜色混合)、边界不规则、表面出现破溃等,也有一些为新出现的色素不均匀、边界不清的结节或斑块。
三、皮肤癌的发病原因
1.紫外线暴露
长期紫外线照射是皮肤癌尤其是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紫外线中的紫外线B(UVB)和紫外线A(UVA)可损伤皮肤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引发癌变。例如,长期从事户外工作,未采取有效防晒措施的人群,皮肤癌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2.化学致癌物质
某些化学物质可诱发皮肤癌,如砷化物,长期接触含砷的物质,如某些职业环境中的砷暴露,会增加患皮肤癌的几率;煤焦油及其衍生物等,长期接触这些物质的工人,皮肤癌发病风险升高。
3.慢性皮肤炎症
一些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如慢性溃疡、慢性放射性皮炎、盘状红斑狼疮等,在长期的炎症刺激下,皮肤细胞可能发生恶变,增加皮肤癌的发生风险。例如,慢性皮肤溃疡经久不愈,局部皮肤反复受到刺激,逐渐发生癌变。
4.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综合征与皮肤癌的发生相关,如着色性干皮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由于基因缺陷,对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修复能力缺陷,极易发生皮肤癌;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综合征也与遗传有关,有家族史的人群患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四、皮肤癌的早期表现及筛查意义
1.早期表现
皮肤出现新的生长物,如结节、斑块等,且长时间不消退或逐渐增大;原有痣或色斑出现形态、颜色等改变,如面积增大、颜色加深或不均匀、边界变得不规则等;皮肤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结痂等,且溃疡周围皮肤有异常改变。
2.筛查意义
早期筛查对于皮肤癌的预后至关重要。通过定期自我检查皮肤(包括全身皮肤的观察,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部位如背部、头皮、足底等),以及定期到皮肤科就诊进行专业检查,能够早期发现皮肤癌,早期治疗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例如,早期基底细胞癌通过手术等治疗方法,治愈率较高,而晚期病变治疗效果则较差。对于有皮肤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紫外线暴露者、有家族史者等,更应加强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