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又称贝尔氏麻痹,是常见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临床表现有面部表情肌瘫痪及其他症状;诊断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电生理、影像学等);治疗原则包括药物、康复及其他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老年及伴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不同年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病因
1.病毒感染:多数认为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的病毒被激活引起,如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导致面神经水肿、受压,进而影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因感染病毒引发面神经炎,儿童和青壮年相对较为常见,生活方式如过度疲劳、受凉等可能增加病毒激活的风险,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病。
2.自身免疫反应: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面神经,引发炎症反应。这种情况在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中相对更易发生,病史因素可能使机体免疫平衡被打破,增加面神经炎的发病几率。
二、临床表现
1.面部表情肌瘫痪:患者往往突然出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闭合不全或闭合无力,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现象;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和吹口哨漏气等。各年龄段患者均可出现这些典型的面部肌肉运动异常表现,不同年龄的患者在恢复能力上可能存在差异,一般来说,青壮年患者恢复相对较好,而老年患者尤其是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恢复可能较慢且容易遗留后遗症。
2.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发病前1-2天有患侧耳后持续性疼痛和乳突部压痛,还可能出现泪液分泌减少(眼干)、唾液分泌减少(口干)等症状。
三、诊断
1.临床表现:医生通过典型的面部表情肌瘫痪等临床表现可初步怀疑面神经炎。例如观察患者是否有额纹消失、口角歪斜等典型表现来进行初步判断。
2.辅助检查:
电生理检查:如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可帮助评估面神经的受损程度和恢复情况。通过检测面神经不同部位的传导速度,判断是否存在神经传导障碍以及障碍的严重程度,这对于了解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时,操作需根据年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儿童患者由于配合度等问题可能需要更耐心的操作。
影像学检查:头部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可排除颅内病变引起的类似表现。通过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颅内结构,排除如颅内肿瘤、脑卒中累及面神经等其他疾病导致的面部肌肉瘫痪,不同年龄人群的MRI检查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如儿童可能需要在合适的镇静下进行检查以保证图像质量。
四、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早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面神经水肿,如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具体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疾病等综合考虑。
2.康复治疗:包括面部肌肉的康复训练等。发病1周后可开始进行面肌的被动或主动运动训练,如对着镜子做皱眉、闭眼、吹口哨、鼓腮等动作,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个性化方案,儿童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引导,帮助患儿进行正确的面部肌肉运动训练。
3.其他治疗:如物理治疗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例如可采用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方法,但治疗时需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的耐受程度等因素。
五、预后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通常在发病后1-3个月内开始恢复,2-3个月内基本痊愈。但老年患者、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面部肌肉功能障碍,如面肌痉挛、联带运动等。不同年龄患者的预后差异与自身的身体状况、基础疾病以及治疗是否及时、规范等多种因素有关,青壮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好且及时接受规范治疗时预后相对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