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多种典型症状,包括疼痛(继发性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孕、性交疼痛,还有肠道症状(腹痛、腹泻等)、膀胱症状(尿频、尿痛等),不同年龄人群症状关注侧重不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影响发病及症状表现,有病史者需定期妇科检查关注症状变化
一、疼痛
1.痛经:多为继发性痛经,即自发生内膜异位开始,患者诉说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有的痛经较重难忍,需要卧床休息或用药物止痛。疼痛常随着月经周期而加重。由于雌激素水平不断高涨,使异位的子宫内膜增生、肿胀,如再受孕激素影响则出血,刺激局部组织,以致疼痛。如系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可促使子宫肌肉挛缩,痛经势必更为显著。异位组织无出血的病例,其痛经可能由血管充血引起。月经过后,异位内膜逐渐萎缩而痛经消逝。此外,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可查出许多炎症过程,很可能局部的炎症过程伴有活跃的腹膜病变,从而产生前列腺素、激肽和其他肽类物质引起疼痛或触痛。但疼痛程度往往不能反映出腹腔镜检查所查出的疾病程度。临床上子宫内膜异位显著,但无痛经者,占25%左右。妇女的心理状况也能影响痛觉。
2.慢性盆腔痛:部分患者表现为经久不愈的慢性盆腔疼痛,常在月经期间、性交后或其他时间加重。这种疼痛可能与盆腔内异位病灶刺激周围神经、炎症反应等有关。
二、月经异常
1.经量增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月经量可能较以往增多。这是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影响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和内膜的正常脱落,导致内膜面积增大或子宫收缩不良等,从而引起经量增多。例如,一些研究发现,约30%-50%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经量增多的情况。
2.经期延长:月经持续时间较正常延长,可能超过7天。这与异位内膜对子宫肌层的影响以及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异位的内膜组织可能干扰了子宫的正常节律性收缩,使得内膜脱落时间延长。
三、不孕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异位的内膜组织可能引起盆腔粘连,影响输卵管的拾卵功能和蠕动功能,导致卵子与精子不能正常结合;同时,异位病灶周围的炎症反应可能影响盆腔内环境,不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据统计,约30%-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不孕。
四、性交疼痛
发生于子宫直肠窝、阴道直肠隔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使周围组织肿胀而影响性生活,月经前期性感不快加重。当存在于阴道穹窿部异位子宫内膜结节、直肠凹陷结节或粘连,或卵巢粘连在盆底时,均可产生性交痛。阔韧带后叶病灶纤维化增生及收缩明显时,可以外源性压迫输尿管,使其狭窄阻塞,亦可能出现泌尿系统症状,严重的可发生输尿管积水或肾盂积水。
五、其他特殊症状
1.肠道症状:如果子宫内膜异位到肠道,可能出现腹痛、腹泻、便秘或周期性便血等症状。例如,异位病灶侵犯直肠、乙状结肠时,患者可能在月经期间出现腹痛、腹泻,有时粪便中带有少量血液。这是因为异位的内膜组织在肠道内周期性出血,刺激肠道引起相应症状。
2.膀胱症状:异位内膜侵犯膀胱时,患者可出现周期性尿频、尿痛、血尿等症状。这是由于异位的内膜组织在膀胱黏膜下周期性出血,刺激膀胱黏膜,导致膀胱刺激症状。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可能有所差异。年轻女性可能更关注痛经、不孕等影响生育的问题;而围绝经期女性可能更侧重于疼痛等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大、月经周期不规律等可能增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也可能影响症状的表现。对于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密切关注症状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进展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