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真菌感染是由曲霉、念珠菌、隐球菌等真菌侵犯肺部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发病与宿主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有咳嗽、发热等症状及肺部听诊异常体征,诊断靠微生物学检查(痰涂片及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胸部CT),治疗主要用抗真菌药物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免疫功能等综合治疗。
一、发病原因
1.宿主因素
年龄: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老年人免疫功能逐渐衰退,均相对容易发生肺部真菌感染。例如,儿童可能因自身免疫防御能力较弱,接触真菌后更易受感染;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呼吸道清除能力减弱,容易导致真菌在肺部定植。
性别: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的显著不同,但某些特殊情况需考虑,比如女性在妊娠期或哺乳期,身体免疫状态会发生变化,可能对真菌的易感性有所不同,但目前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总体上性别并非主要的决定因素。
生活方式: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影响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增加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例如,吸烟会使呼吸道纤毛运动受损,降低呼吸道对真菌等病原体的清除能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由于药物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功能,更容易受到真菌的侵袭。此外,长期住院尤其是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接触真菌的机会增多,且自身免疫功能可能因疾病等因素受到影响,也是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病史: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的患者,肺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局部防御机制受损,容易导致真菌定植感染。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也增加了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痰液性状多样,如念珠菌感染时痰可呈白色黏液状,曲霉感染时痰中可能带血等。发热也是常见症状,体温可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低热或高热不等。还可能有呼吸困难、乏力、消瘦等表现,病情严重时呼吸困难会较为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体征
肺部听诊可能听到干湿啰音等异常体征,但这些体征缺乏特异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诊断方法
1.微生物学检查
痰涂片及培养:痰标本是常用的检查标本,但痰标本容易受到口咽部定植菌的污染,所以需要规范留取痰标本。通过痰涂片显微镜检查可以初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痰培养则可以明确是否有致病性真菌生长以及真菌的种类,但需要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对于痰标本检查不明确或怀疑肺部真菌感染较严重的患者,可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对灌洗液进行涂片、培养等检查,能提高真菌感染的诊断阳性率。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活检等获取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是诊断肺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之一,但该检查是有创检查,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2.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发现肺部的异常阴影,如片状阴影、结节状阴影等,但特异性不高,难以与其他肺部疾病相鉴别。
胸部CT:相较于胸部X线,胸部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细节,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以及判断病变的范围和性质,对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例如曲霉感染可能表现为肺部结节伴有晕轮征或空气半月征等特征性表现。
四、治疗原则
主要是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致病真菌选择相应的抗真菌药物,如念珠菌感染可选用氟康唑等,曲霉感染可选用伏立康唑等。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等综合治疗措施。但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抗真菌药物的使用规范,注意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