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分细菌性和结核性,细菌性胸膜炎常用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选用需依细菌培养药敏;结核性胸膜炎常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结核需规范;选药要明确病因,特殊人群用药需考虑影响及监测不良反应。
一、细菌性胸膜炎常用消炎药
(一)青霉素类
青霉素G对大多数革兰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阴性球菌及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等)有抗菌活性,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细菌性胸膜炎。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但需注意部分患者可能对青霉素过敏,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禁用。对于儿童患者,使用前需进行青霉素皮试,以排查过敏风险。
(二)头孢菌素类
1.头孢唑林: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可用于细菌性胸膜炎的治疗。其通过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抗菌活性。在使用时,要关注患者是否有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有过敏史者慎用。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用药风险与收益。
2.头孢呋辛: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对流感嗜血杆菌等有较好作用,可用于细菌性胸膜炎。使用前同样要询问过敏史,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使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或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三)大环内酯类
1.红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有一定抗菌作用,可用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胸膜炎。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但红霉素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儿童使用时要注意剂量计算,且需关注胃肠道耐受情况。
2.阿奇霉素:抗菌谱较广,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非典型病原体有作用,对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导致的胸膜炎可选用。阿奇霉素的胃肠道反应相对较轻,但仍需注意特殊人群如儿童的用药剂量和耐受性,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使用时需权衡利弊。
二、结核性胸膜炎常用抗结核药物
(一)异烟肼
对结核分枝杆菌有高度选择性,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常用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结核杆菌细胞壁中分枝菌酸的合成。异烟肼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炎等不良反应,对于有癫痫病史的患者需慎用,儿童使用时要按照体重等因素合理给药,并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
(二)利福平
对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分枝杆菌(包括麻风杆菌等)有明显抗菌作用,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利福平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肝病的患者更要加强监测。儿童使用时也需关注肝功能变化及药物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
(三)吡嗪酰胺
主要对巨噬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有杀菌作用,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联合用药的重要成分。吡嗪酰胺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对于有痛风病史的患者需慎用,儿童使用时要考虑尿酸代谢等情况。
(四)乙胺丁醇
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乙胺丁醇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视神经炎,需监测视力和视野,儿童用药时要特别注意观察视觉变化,因为儿童表述能力有限,更需家长密切关注。
三、需注意的情况
不同病因引起的胸膜炎选用消炎药不同,在选择消炎药时首先要明确胸膜炎的病因。如果是细菌性胸膜炎,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如果是结核性胸膜炎,则需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儿童、老年人等,在选择消炎药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其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婴儿、老年人肝肾功能等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同时,在使用消炎药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