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梗塞会引发意识障碍、颅神经功能障碍、运动障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相关症状,不同人群在这些症状的表现、发生风险及恢复等方面存在差异,如老年患者意识障碍更易发生且程度重,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颅神经功能障碍更易发生,儿童脑干梗塞肢体瘫痪表现不同等,呼吸循环功能障碍中不同年龄人群预后有别,糖尿病患者脑干梗塞时血压异常更复杂
一、意识障碍相关症状
脑干梗塞可影响脑干网状结构,导致意识障碍。轻者可能仅表现为嗜睡,即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可被唤醒,醒后能配合简单交谈及检查,刺激去除后又迅速入睡;重者可出现昏迷,表现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感觉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等毫无反应。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患者由于基础健康状况相对较差,脑干梗塞时意识障碍可能更易发生且程度相对较重;儿童发生脑干梗塞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意识障碍表现可能更急骤且需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
二、颅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症状
1.眼球运动障碍:脑干中包含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团等结构,梗塞后可出现眼球运动异常。例如,动眼神经受累时可出现眼球向外下斜视,瞳孔可能散大,光反射消失;滑车神经受累可导致上视困难;外展神经受累则表现为眼球内收障碍等。不同性别患者在眼球运动障碍表现上无明显差异,但在老年女性中,由于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干梗塞时眼球运动障碍可能因基础疾病影响而恢复相对较慢。
2.面部感觉及运动障碍:三叉神经受累可引起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如一侧面部某区域对痛觉、温度觉等感觉不敏感;面神经受累可导致面瘫,表现为病变侧面部肌肉瘫痪,出现口角歪斜、流涎等,闭眼、鼓腮等动作不能完成。对于有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脑干梗塞时颅神经功能障碍可能更易发生且症状相对更明显,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血管病变风险,影响颅神经相关结构的血液供应。
三、运动障碍相关症状
1.肢体瘫痪:脑干病变可累及皮质脊髓束等,导致肢体瘫痪。可表现为偏瘫(一侧肢体运动障碍)或四肢瘫(双上肢及双下肢均出现运动障碍)。瘫痪程度可分为完全性瘫痪(肌肉完全无运动功能)和不完全性瘫痪(肌肉尚有一定运动功能)。在儿童脑干梗塞中,由于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肢体瘫痪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可能更易出现运动发育的倒退等情况。而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脑干梗塞引发肢体瘫痪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瘫痪恢复可能受到血压控制情况等因素影响。
2.共济失调:脑干内有调节共济运动的结构,梗塞后可出现共济失调表现,如行走时步态不稳,呈蹒跚步态,动作不协调,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准确等。老年男性若有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发生脑干梗塞后共济失调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且共济失调的恢复可能较为缓慢,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来促进恢复。
四、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相关症状
1.呼吸节律异常:脑干是呼吸中枢所在部位,梗塞后可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如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毕奥呼吸(呼吸频率不规则,呼吸深度不规则,间或有呼吸暂停)等。不同年龄阶段人群中,新生儿脑干梗塞时呼吸节律异常可能危及生命,需立即进行抢救;而老年患者出现呼吸节律异常时,往往提示病情较为危重,预后可能较差。
2.血压异常:脑干梗塞可影响心血管中枢,导致血压波动。可出现血压升高或降低,血压升高时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等不适,血压降低时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脑干梗塞时血压异常可能更为复杂,因为糖尿病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等,进一步影响血压的稳定,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并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