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淋巴瘤,淋巴癌和淋巴瘤如何区别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分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两类,淋巴癌是淋巴瘤的通俗说法。不同人群患淋巴瘤情况不同,儿童青少年淋巴瘤少见且表现不典型,中老年是高发人群之一,男女性别发病率无绝对差异,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免疫功能低下、有淋巴瘤家族史、曾患其他恶性肿瘤等人群患淋巴瘤风险不同,需分别关注相关情况并采取对应措施。
一、什么是淋巴瘤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根据瘤细胞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霍奇金淋巴瘤有独特的病理特征,显微镜下可见Reed-Sternberg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则病理类型更为多样,包括B细胞来源、T细胞和NK细胞来源等多种亚型。淋巴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是最易受累的部位。
二、淋巴癌和淋巴瘤的区别
实际上,淋巴癌是淋巴瘤的通俗说法,两者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述不同。淋巴瘤是医学上的规范名称,而淋巴癌是大众较为常用的俗称。从医学定义来讲,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生是由于淋巴细胞在增殖分化等过程中出现异常克隆增殖,导致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全身表现,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在诊断和治疗等医学专业场景中,通常使用淋巴瘤这一规范术语。
三、不同人群患淋巴瘤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不同年龄人群
儿童和青少年:儿童淋巴瘤相对少见,但也有发生,常见类型如伯基特淋巴瘤等。儿童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孩子有无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发热、贫血等表现。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诊断和治疗淋巴瘤时,要充分考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手段。
中老年人群:中老年是淋巴瘤的高发人群之一。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影响导致淋巴细胞恶变。中老年患者在诊断淋巴瘤时,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因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以及治疗可能对基础疾病的影响。
(二)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淋巴瘤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没有明显的绝对差异,但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在性别上可能有一定的分布特点。例如,某些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男性或女性中的发病概率略有不同,但这种差异并非绝对,在诊断和治疗时,主要依据淋巴瘤的具体类型、分期等情况来制定方案,而不是单纯依据性别。
(三)生活方式影响
长期接触有害物质人群:长期接触染发剂、某些化学毒物(如苯及其衍生物)、辐射等的人群,患淋巴瘤的风险可能增加。例如,长期接触高剂量辐射的职业人群,如放射科工作人员等,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淋巴瘤。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HIV感染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机体对淋巴细胞恶变的监视和清除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淋巴瘤。这类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尽量维持免疫功能在相对较好的状态,同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筛查淋巴瘤。
(四)病史相关
有淋巴瘤家族史人群:有淋巴瘤家族史的人群,其患淋巴瘤的遗传易感性相对较高,但并不是一定会发病。这类人群要更加重视自身健康监测,定期进行体检,包括淋巴结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淋巴瘤病变。
曾患其他恶性肿瘤人群:曾患其他恶性肿瘤经过治疗的人群,在治疗后发生淋巴瘤的风险可能增加。例如,接受过放化疗的肿瘤患者,在后续随访中要关注有无淋巴瘤相关表现,因为放化疗可能会对免疫系统等产生影响,导致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