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积水有多种症状,呼吸困难因胸膜腔内液体增多压迫肺组织致气体交换受影响,轻度时剧烈活动后气短,积水量增加静息也呼吸困难,严重呈端坐呼吸;胸痛是炎症刺激胸膜,初期刺痛随呼吸咳嗽加重,积液增多时可暂时缓解后又有胸闷;咳嗽是胸腔积液刺激胸膜引起反射性咳嗽,可为刺激性干咳伴少量痰,合并感染时痰增多;全身症状有发热,由胸膜炎症致免疫反应使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体温可在38℃左右或更高,呈持续或间歇发热;还有乏力、消瘦,因呼吸受限缺氧、炎症消耗能量所致,儿童影响生长发育,成年人体力耐力下降、体重减轻。
一、呼吸困难
发生机制:胸膜炎积水会使胸膜腔内液体增多,压迫肺组织,限制肺的扩张,影响气体交换。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可能因胸廓相对较小,积水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更易被察觉,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婴儿可能出现鼻翼扇动等情况;成年人则会自觉气短,活动后加重。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心肺功能可能有一定改变,会影响呼吸困难的表现程度。有基础肺部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本身肺功能已受损,合并胸膜炎积水时呼吸困难会更严重。
具体表现:轻度积水时可能仅在剧烈活动后出现气短,随着积水量增加,静息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呈端坐呼吸,即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而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
二、胸痛
发生机制:炎症刺激胸膜导致,积液产生过程中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相互摩擦引起疼痛。不同年龄人群对胸痛的感知和表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胸痛,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等;成年人可明确指出胸痛的部位,多为胸廓下部或侧胸部。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身体敏感性可能略有不同,但对胸膜炎积水相关胸痛的基本机制无影响。有胸膜炎病史的人群再次出现积水时,胸痛可能更易被识别,但机制本质相同,都是炎症刺激胸膜所致。
具体表现:初期多为刺痛,随呼吸或咳嗽加重,随着积液增多,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被积液隔开,胸痛可暂时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胸闷不适等感觉。
三、咳嗽
发生机制:胸腔积液刺激胸膜,引起反射性咳嗽。儿童咳嗽反射相对较弱,但胸膜炎积水导致的咳嗽仍可能出现,且由于儿童气道较窄,咳嗽可能会影响呼吸和进食等;成年人咳嗽可能较为频繁,尤其是在深呼吸或咳嗽时,咳嗽会加重。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群呼吸道本身存在一定损伤,合并胸膜炎积水时咳嗽可能更顽固。有慢性咳嗽病史的人群,胸膜炎积水引发的咳嗽可能会被忽视或与原有咳嗽症状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具体表现:可为刺激性干咳,也可能伴有少量痰液,若合并感染,痰液可能会增多且性质改变。
四、全身症状
发热:
发生机制:多由胸膜炎症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当炎症较明显时,身体会释放炎性介质,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可能较为突然且波动较大;成年人发热相对较有规律。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免疫力可能有一定波动,影响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免疫缺陷病史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合并胸膜炎积水时发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不易控制。
具体表现:体温可在38℃左右,也可高达39℃以上,可呈持续性发热或间歇性发热。
乏力、消瘦:
发生机制:由于胸膜炎积水导致患者呼吸功能受限,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能量代谢紊乱,同时炎症反应消耗机体能量,从而出现乏力、消瘦等表现。对于儿童,长期的乏力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消瘦可能表现为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成年人则会感觉体力下降,工作和生活耐力降低,消瘦可能体现为体重减轻。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的人群,合并胸膜炎积水时乏力、消瘦症状可能更明显。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胸膜炎积水时乏力、消瘦会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