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包括紫外线暴露、遗传因素、化学物质接触、免疫功能低下;临床表现有结节溃疡型、色素型、硬斑病样或纤维化型、浅表型等常见类型;诊断靠体格检查和皮肤活检;治疗有手术、放射及其他治疗;早期诊治预后较好,延误则影响预后甚至危及生命,需重视以早期发现治疗改善预后
一、病因
1.紫外线暴露:长期紫外线照射是重要危险因素,如长期从事户外工作、频繁日光浴等人群,紫外线可损伤皮肤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增加基底细胞癌发生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受紫外线影响差异明显,年轻人若长期紫外线暴露,成年后患基底细胞癌几率升高;老年人本身皮肤修复等功能下降,长期紫外线暴露更易引发。
2.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综合征患者易患基底细胞癌,如着色性干皮病患者,由于基因缺陷,对紫外线损伤的修复能力极差,患病风险显著高于常人。不同遗传背景人群,遗传因素影响基底细胞癌发病的方式和程度不同,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需更密切关注皮肤状况。
3.化学物质接触:长期接触砷等化学物质可增加患病风险,从事相关职业的人群,如接触含砷杀虫剂、除草剂等的工人,接触化学物质的剂量、时间等因素与发病相关,接触剂量越高、时间越长,发病可能性越大。
4.免疫功能低下:免疫抑制患者,如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减弱,易发生包括基底细胞癌在内的多种肿瘤,不同免疫抑制状态下,免疫功能低下程度不同,对基底细胞癌的易感性有差异,需加强皮肤监测。
二、临床表现
1.常见类型及表现
结节溃疡型:好发于面部,尤其是眼周、颊部等。初期为小结节,质地较硬,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逐渐增大,中央可形成溃疡,溃疡边缘卷起,呈珍珠样外观。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年轻人结节可能生长相对较快,老年人可能生长相对缓慢,但都需警惕。
色素型:结节表面有色素沉着,颜色呈褐色、黑色等,易被误诊为色素痣等,需通过皮肤活检等明确诊断。
硬斑病样或纤维化型:表现为淡黄色或白色斑块,质地坚硬,边界不清,类似硬化性皮肤病,常被漏诊或误诊,不同性别患者发病率可能有一定差异,但主要通过皮肤特征及病理检查确诊。
浅表型:多发生于躯干,为边界清楚的红斑鳞屑性斑块,边缘有珍珠样隆起,可伴有糜烂、结痂等。
三、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皮肤病变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初步判断可能的疾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检查时需注意观察皮肤的细微变化,如儿童皮肤较薄嫩,检查时更要轻柔。
2.皮肤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切取、钳取或刮取部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细胞的形态、分化程度等,从而确诊基底细胞癌。对于不同部位、不同表现的病变,活检的取材部位和方法需恰当选择,以确保获取准确的病理诊断。
四、治疗
1.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肿瘤大小、部位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切除术等,完整切除肿瘤组织。不同年龄患者手术耐受性不同,老年人可能存在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手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儿童手术需考虑其生长发育及心理因素等。
2.放射治疗: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切除难度大的患者,可采用放射治疗,利用射线杀灭肿瘤细胞。不同年龄患者对放疗的耐受剂量等有差异,儿童放疗需严格控制剂量,避免影响生长发育。
3.其他治疗:如光动力治疗等,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
五、预后
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基底细胞癌预后较好,治愈率较高。但如果延误治疗,肿瘤侵犯范围扩大,可能影响预后,甚至危及生命。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预后不同,年龄较大、伴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需密切随访观察。
总之,皮肤基底细胞癌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皮肤恶性肿瘤,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内容,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