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有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包括肿块、疼痛、出血等,全身症状有发热、消瘦、乏力等,不同肿瘤还有特殊症状,且不同人群肿瘤症状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而异,如肺癌有咳嗽、呼吸困难等,乳腺癌有乳头溢液等,结直肠癌有排便及大便性状改变等,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及有家族史等人群患肿瘤风险及症状表现不同。
一、局部症状
1.肿块:身体某部位可触摸到异常肿块,是肿瘤常见症状之一。例如体表的乳腺癌可在乳房发现无痛性、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的肿块;腹腔内的肿瘤如肝癌可能在右上腹触及肿块。不同肿瘤的肿块具有不同特点,肉瘤的肿块通常生长较快、质地较软;癌性肿块往往质地硬、活动度差等。肿块的形成是肿瘤细胞异常增殖聚集所致。
2.疼痛: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引起疼痛。如肺癌侵犯胸膜时可导致胸痛;骨肿瘤会引起病变部位的疼痛,且疼痛可能呈进行性加重,夜间痛较为明显;胃癌侵犯神经时会出现上腹部疼痛等。疼痛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肿瘤压迫周围神经、侵犯组织或器官、炎症反应等有关。
3.出血:不同部位的肿瘤可出现相应部位的出血症状。如肺癌可能出现咯血,表现为痰中带血或间断性咯血;胃癌可能导致呕血、黑便,这是因为肿瘤侵犯胃内血管引起出血;宫颈癌可出现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阴道出血等。出血是由于肿瘤组织血管丰富且脆弱,容易破裂出血。
二、全身症状
1.发热:肿瘤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其原因多样。一方面肿瘤组织坏死释放致热物质可引起发热,称为肿瘤热,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另一方面肿瘤患者免疫力下降易合并感染,也会导致发热,此时多为高热,且常伴有感染的相关表现,如白细胞升高等。例如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内大量白血病细胞增殖,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同时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发热,且发热类型多样。
2.消瘦: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肿瘤细胞生长增殖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同时患者可能因肿瘤引起的疼痛、食欲减退等原因导致摄入减少,从而出现消瘦。表现为体重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身体消瘦、乏力等。例如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由于肿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同时肿瘤消耗,往往极度消瘦,呈恶病质状态。
3.乏力:肿瘤患者常感全身乏力,可能与肿瘤导致的代谢紊乱、营养物质消耗、贫血等多种因素有关。肿瘤患者由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代谢异常,加上可能存在的贫血,导致氧气运输和利用障碍,进而出现乏力症状。比如肝癌患者,肝功能受损影响代谢,同时可能伴有贫血,会明显感到乏力,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耐力。
三、不同肿瘤的特殊症状
1.肺癌:除上述局部和全身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肿瘤阻塞气道或侵犯胸膜导致胸腔积液等引起)等症状。长期吸烟的人群出现上述症状时更应警惕肺癌,因为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会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增加肺癌发生风险。
2.乳腺癌:除乳房肿块外,还可能出现乳头溢液(可为血性等)、乳房皮肤改变(如橘皮样改变)、乳头乳晕异常(如乳头凹陷等)。女性应定期进行乳房自查和筛查,尤其是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早、绝经晚等高危因素的女性,更要密切关注乳房情况。
3.结直肠癌: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带血或黏液)、腹痛等症状。有结直肠息肉病史、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年龄大于50岁等人群属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等筛查。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肿瘤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群体,基础疾病较多,肿瘤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女性的一些肿瘤如乳腺癌、宫颈癌等有其特定的发病特点和症状表现;长期吸烟、酗酒、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患肿瘤风险较高,出现相关肿瘤症状的概率也相对增加;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患肿瘤的风险更高,对肿瘤相关症状的警惕性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