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鼻部、耳部、颈部淋巴结、脑神经及远处转移等症状;相关检查有鼻咽镜、影像学及病理检查;高危人群包括EB病毒感染、有家族遗传倾向及长期接触有害因素等人群,相关因素有饮食习惯和环境因素;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症状表现
1.鼻部症状:早期可出现回缩涕中带血,或擤出涕中带血,时有时无,多不引起患者重视。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鼻塞,开始为单侧,后可发展为双侧。这是因为肿瘤增大堵塞后鼻孔所致。
2.耳部症状:肿瘤发生于咽隐窝者,易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该侧耳鸣、耳闭塞感及听力下降,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3.颈部淋巴结肿大:不少患者因颈部淋巴结肿大首诊,多见于颈深部上群淋巴结,开始为单侧,继之发展为双侧,质硬、活动度差、无痛性、逐渐增大。
4.脑神经症状:肿瘤侵犯脑神经时,可出现偏头痛、面部麻木、复视、上睑下垂、视力下降等症状。如肿瘤侵犯第Ⅴ、Ⅵ脑神经,可导致面部麻木、眼球外展受限等;侵犯第Ⅱ脑神经,可引起视力下降等。
5.远处转移症状:晚期可出现远处转移,转移至骨、肺、肝等部位时,可出现相应部位的症状,如骨转移可出现局部疼痛、病理性骨折等;肺转移可出现咳嗽、咯血、胸痛等;肝转移可出现肝区疼痛、黄疸等。
二、相关检查
1.鼻咽镜检查
间接鼻咽镜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观察到鼻咽部的情况,如有无新生物、溃疡、隆起等。
纤维鼻咽镜或电子鼻咽镜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鼻咽部细微病变,还可在直视下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鼻咽癌的重要方法。
2.影像学检查
CT检查:可了解鼻咽部肿瘤的大小、范围、向周围组织浸润的情况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能清楚显示鼻咽部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范围及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对鼻咽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PET-CT检查:有助于发现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病灶,对判断肿瘤的全身转移情况有重要意义。
3.病理检查:病理活检是确诊鼻咽癌的金标准。通过鼻咽镜活检或颈部淋巴结活检等获取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及性质。
三、高危人群及相关因素
1.高危人群
EB病毒感染人群: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EB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的人群患鼻咽癌的风险相对较高。
有家族遗传倾向人群:如果家族中有鼻咽癌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鼻咽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长期接触有害因素人群:长期接触甲醛、二手烟等有害物质的人群,患鼻咽癌的几率可能高于常人。
2.相关因素
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腌制食品等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的人群,患鼻咽癌的风险可能升高。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也可能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鼻咽癌相对较少,但一旦出现回缩涕带血、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也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因为儿童的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仔细排查。儿童进行鼻咽镜检查时需在麻醉下进行,要注意麻醉风险及检查后的护理。
2.老年人:老年人患鼻咽癌时,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检查和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如心脑血管功能等。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对老年人身体的影响,同时在取病理活检时要关注老年人的耐受情况。
3.女性:女性患鼻咽癌的临床表现与男性无明显差异,但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女性的心理状态,因为癌症诊断可能会给女性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要给予心理支持。在治疗过程中也要考虑女性的特殊生理情况,如月经周期等对治疗的影响。
4.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有鼻咽部其他疾病史、头颈部放射史等人群,出现相关症状时更要警惕鼻咽癌的可能,在检查时要详细告知医生病史,以便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