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运动症状包括首发的静止性震颤,有“搓丸样”动作,不同年龄段和人群表现有差异;肌强直有“铅管样”“齿轮样”,特殊屈曲体姿,体力劳动者关节劳损会加重;运动迟缓早期手指精细动作困难,晚期活动受限,老年人和脑血管病史患者情况特殊;中晚期有姿势平衡障碍,“慌张步态”,平衡差者易跌倒。非运动症状有早期嗅觉减退等感觉障碍,糖尿病患者诊断难;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等,老年人和卧床患者更严重;精神障碍如抑郁等,有家族史者突出,高龄低文化者认知障碍风险高。特殊人群方面,老人症状难察觉需家属关注,有家族史者定期体检,孕妇哺乳期女性诊疗要考虑母婴影响,儿童青少年罕见需严格鉴别避免过度治疗。
一、运动症状
1.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或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典型表现是拇指与示指呈“搓丸样”动作,频率为4-6Hz。这种震颤在不同年龄段可能有所差异,老年人的震颤可能更为明显和持久。有帕金森家族病史的人群,震颤症状可能出现更早。对于生活方式较为紧张、压力大的人,震颤可能会因情绪因素而加重。
2.肌强直: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高,且呈一致性,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称为“铅管样强直”;在有静止性震颤的患者中,可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同转动齿轮,称为“齿轮样强直”。四肢、躯干、颈部肌强直可使患者出现特殊的屈曲体姿,表现为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臂内收,下肢髋及膝关节略为弯曲。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关节有劳损的患者,肌强直症状可能会与关节原有问题相互影响,加重活动受限。
3.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早期表现为手指精细动作如解或系纽扣、系鞋带等动作困难,逐渐发展成全面性随意运动减少、迟钝,晚期因合并肌张力增高致起床、翻身均有困难。在老年人中,本身行动就相对迟缓,运动迟缓症状可能更容易被忽视。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运动迟缓症状可能更为复杂,需要与脑血管病后遗症相鉴别。
4.姿势平衡障碍:在疾病中晚期出现,患者站立时呈屈曲体姿,行走时步距变小,常见碎步、前冲,称为“慌张步态”。转弯时,平衡障碍更为明显,需要原地小步挪动转身。平衡功能差的患者,如老年人、有骨质疏松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因姿势平衡障碍而发生跌倒,导致骨折等严重后果。
二、非运动症状
1.感觉障碍:早期可出现嗅觉减退或缺失,这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前驱症状之一。还可能有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睡眠中大声喊叫、拳打脚等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周围神经病变,感觉障碍症状可能会与之混淆,增加诊断难度。
2.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症状包括便秘、多汗、油脂面、排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便秘较为常见且顽固,与胃肠蠕动减慢有关。老年人肠道功能本身较弱,便秘症状可能更为严重。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3.精神障碍:约半数患者伴有抑郁,还可出现焦虑、认知障碍、幻觉、淡漠、睡眠障碍等。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患者,精神障碍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且治疗相对复杂。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症状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与年轻人不同,在出现上述早期症状时可能不易察觉,家属应密切关注老人的日常表现,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帕金森病的迹象。孕妇或哺乳期女性若出现类似症状,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母婴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儿童和青少年患帕金森病极为罕见,若出现相关症状,需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进行严格鉴别诊断,避免过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