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的处理与护理需多方面注意,急救时要迅速让孩子脱离热源,用流动凉水冲洗冷却伤口并去除受伤部位衣物饰品;伤口处理要清洁伤口、避免涂抹不明物质并覆盖伤口;烧伤面积大、深度深、在特殊部位或孩子有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携带相关信息并详细描述烧伤情况;治疗中配合医生、观察伤口变化、预防感染;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并适量饮水;康复护理包括功能锻炼、皮肤护理和心理关怀;特殊人群如小儿因身体发育未成熟、抵抗力弱,更需细心照顾,有基础疾病的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制定合理方案。
一、急救处理
1.脱离热源:迅速让孩子脱离烧伤源,如火焰、热水等。如果是衣物着火,应让孩子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用湿毛巾、毯子等覆盖灭火,切勿奔跑,以免火势加大。
2.冷却伤口:用流动的凉水冲洗烧伤部位1530分钟,以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疼痛和肿胀。但如果烧伤面积过大或孩子年龄较小,要注意避免体温过低。
3.去除受伤部位的衣物和饰品:在冲洗伤口后,小心去除烧伤部位的衣物和饰品,避免强行撕扯,以防加重损伤。如果衣物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去除,可保留粘连部分,将周围衣物剪掉。
二、伤口处理
1.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轻轻清洗伤口,去除伤口表面的污垢和异物,但不要用力擦拭,以免损伤皮肤。
2.避免涂抹不明物质:不要在伤口上涂抹牙膏、酱油、紫药水等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影响医生对烧伤程度的判断。
3.覆盖伤口: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覆盖伤口,避免伤口受到污染。注意不要包扎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三、及时就医
1.判断就医时机:如果烧伤面积较大(超过孩子手掌大小)、烧伤深度较深(如出现水疱、皮肤焦黑等)、烧伤部位在面部、手部、足部、会阴部等特殊部位,或孩子出现发热、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2.携带相关信息:就医时,携带孩子的病历、之前的检查报告等资料,以便医生快速了解孩子的病情。同时,向医生详细描述烧伤的原因、时间、经过等情况。
四、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配合医生治疗: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包括按时服药、换药等。如果对治疗方案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
2.观察伤口变化:密切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如有无红肿、渗液、发热等异常现象。如果发现伤口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孩子搔抓伤口。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五、饮食注意
1.保证营养均衡:给予孩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伤口愈合。
2.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给孩子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3.适量饮水:让孩子适量饮水,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
六、康复护理
1.功能锻炼:在伤口愈合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帮助孩子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如手部烧伤后,可进行握拳、伸展等动作。
2.皮肤护理:烧伤部位的皮肤在愈合后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瘢痕等问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祛疤药物或进行激光治疗等,以减轻瘢痕形成。
3.心理关怀:小儿烧伤后可能会因为外貌的改变和疼痛等原因,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慰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七、特殊人群提示
小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较弱,在烧伤后更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家长要更加细心地照顾孩子。同时,由于小儿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及时发现孩子的不适。如果孩子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烧伤后可能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也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向医生告知孩子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