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包括舌运动障碍(单侧者伸舌偏向患侧、长期可致患侧舌肌萎缩,双侧者舌不能伸出、言语不清、进食食物易残留)、味觉改变(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肌肉萎缩表现(伤后数周渐现舌肌失神经支配性萎缩);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儿童因产伤致损伤会影响进食和言语发育;老年人多因脑血管病等相关,恢复相对缓慢且易加重吞咽困难及引发并发症;女性可能更关注外观变化致心理压力,男性关注功能影响,康复配合度有差异;长期大量吸烟饮酒人群恢复差;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人群表现可能与原有疾病症状叠加,增加诊治复杂性。
一、舌下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一)舌运动障碍
1.单侧舌下神经损伤:患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因为健侧舌肌正常收缩将舌尖推向患侧,同时患侧舌肌无法正常收缩对抗。长期可出现患侧舌肌萎缩,由于神经损伤后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发生废用性萎缩,外观上可见患侧舌体变小、变平。
2.双侧舌下神经损伤:双侧舌肌均瘫痪,表现为舌不能伸出,言语不清,尤其是发舌音时明显受影响,进食时食物易残留于口腔内,因为舌体无法正常运动来推送食物吞咽。
(二)味觉改变
1.舌前2/3的味觉由面神经管理,但舌下神经与舌的感觉神经有一定关联,舌下神经损伤可能会影响舌的感觉功能相关神经传导,导致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不过这一表现相对舌运动障碍来说不是最典型的,且需要与其他导致味觉改变的疾病相鉴别。
(三)肌肉萎缩表现
1.舌下神经损伤后,其所支配的舌肌会出现失神经支配性萎缩,一般在损伤后数周开始逐渐显现,肌萎缩可通过临床体格检查发现舌肌体积变小、质地变韧等,肌电图检查也可发现相应的神经源性损害表现,如运动单位电位减少等。
二、不同人群舌下神经损伤表现的特点
(一)儿童
1.儿童若因产伤等原因导致舌下神经损伤,除了上述舌运动障碍等表现外,可能会影响其进食和言语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舌肌的正常运动对于语言学习和正常吞咽至关重要。例如,会影响其准确发出某些语音,导致发音不清,同时可能因吞咽困难而影响营养摄入,进而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早期可能通过康复训练等手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舌肌功能的改善。
(二)老年人
1.老年人舌下神经损伤多与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相关。除了常见的舌运动障碍外,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会使病情恢复相对缓慢。同时,老年人本身肌肉功能减退,舌下神经损伤导致的舌肌萎缩可能会加重其吞咽困难的程度,增加误吸的风险,进而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在护理和后续康复中需要更加关注其营养状况和呼吸道管理。
(三)女性与男性
1.从性别角度看,在临床表现上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可能在关注自身外观变化方面更为敏感,例如舌体萎缩影响外观可能会给女性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在医疗过程中注重心理疏导。而男性可能更关注疾病对其日常功能如进食、言语等的影响程度,在康复治疗配合度上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的临床表现特点是相似的。
(四)有特定生活方式人群
1.长期大量吸烟饮酒人群,舌下神经损伤后恢复可能相对较差。因为吸烟饮酒会影响血液循环,损伤神经的修复环境,加重神经损伤后的病理过程。例如,酒精会影响神经细胞的代谢,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会收缩血管,减少神经的血液供应,从而不利于舌下神经损伤的修复,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强调戒烟限酒以创造利于神经恢复的环境。
(五)有病史人群
1.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人群,如既往有帕金森病等疾病,舌下神经损伤后其舌运动障碍等表现可能会与原有疾病症状相互叠加,增加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例如,帕金森病本身就有运动迟缓等表现,舌下神经损伤导致的舌运动障碍可能会使吞咽困难等症状更加严重,需要综合评估两种疾病的影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