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外阴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性伴侣治疗及随访与预防复发。一般治疗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药物治疗有局部抗真菌药(如唑类、制霉菌素)和全身抗真菌药(如氟康唑);性伴侣需同时检查治疗;随访复查并根据情况调整方案,预防复发要增强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及控制基础疾病。
一、一般治疗
1.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霉菌性外阴炎患者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外阴。每日可用清水清洗外阴,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洗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平衡。例如,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即可,清洗时要从前向后冲洗,减少肠道细菌污染外阴的可能。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霉菌生长繁殖,这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史密切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霉菌性外阴炎的治疗和预防复发。
2.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紧身化纤内裤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为霉菌的生长提供有利环境。应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以保持外阴通风透气。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应注意这一点,比如长期久坐、工作需要经常穿紧身裤的女性,更要注意更换穿着,减少霉菌性外阴炎的发生风险。
二、药物治疗
1.局部抗真菌药物
唑类药物:如克霉唑制剂,可将克霉唑栓剂置于阴道深部,通过局部发挥抗真菌作用。有研究表明,克霉唑栓剂治疗霉菌性外阴炎有效率较高,能快速缓解外阴瘙痒等症状。其作用机制是抑制霉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发挥杀菌、抑菌作用。
制霉菌素:制霉菌素栓剂也是常用的局部抗真菌药物,它可以与霉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漏,使霉菌死亡。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使用局部抗真菌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局部刺激等不良反应。例如,部分患者使用克霉唑栓剂后可能出现局部烧灼感等,若症状较轻可继续用药,若症状严重则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全身抗真菌药物:对于未婚女性、不宜采用局部用药者或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氟康唑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阻碍真菌细胞膜主要固醇类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影响真菌的代谢过程,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但口服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肝肾功能等进行评估后使用。例如,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氟康唑,因为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三、性伴侣治疗
霉菌性外阴炎患者的性伴侣也应进行检查和治疗,因为霉菌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若性伴侣有霉菌感染相关症状,如龟头炎等,也需要同时接受抗真菌治疗,否则容易导致女性患者反复感染霉菌性外阴炎。这一点对于有性生活的患者尤为重要,在治疗过程中要提醒患者及其性伴侣共同参与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的可能。
四、随访与预防复发
1.随访:在治疗结束后,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随访,一般在月经干净后复查白带常规等相关检查,以了解治疗效果,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对于复发频繁的患者,可能需要延长随访时间,并调整治疗方案。
2.预防复发
增强机体免疫力: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合理饮食方面,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例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适量运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等,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间,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降低霉菌性外阴炎的复发几率。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的习惯要长期坚持,避免滥用抗生素等。因为长期滥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平衡,导致霉菌等机会致病菌过度生长繁殖。另外,要注意避免使用公共浴池、浴盆、坐便器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密切监测血糖,维持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从源头上减少霉菌性外阴炎的复发诱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