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观察声音嘶哑(喉癌致声嘶超2周且进行性加重、40岁以上长期吸烟饮酒者需警惕)、咽喉部异物感(持续存在伴吞咽不适等,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者需重视)、咳嗽咯血(持续不缓解、年龄大且有不良嗜好者要考虑)等症状表现来初步判断;可通过间接喉镜检查模拟(准确性有限,儿童不建议)和颈部触诊初步判断;还可结合吸烟饮酒、职业暴露、病毒感染等高危因素评估,不过自我排查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怀疑喉癌应及时就医行喉镜等检查。
一、观察症状表现
1.声音嘶哑情况:喉癌可能导致声音嘶哑,但一般的声音嘶哑可能由用嗓过度等引起。如果是喉癌导致的声音嘶哑,通常会持续超过2周且呈进行性加重,比如原本用嗓后偶尔嘶哑,逐渐发展为持续嘶哑且越来越严重,年龄在40岁以上且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人群更需警惕。因为长期吸烟饮酒会刺激喉部黏膜,增加喉癌发生风险,若此人群出现长时间声音嘶哑,要提高关注度。
2.咽喉部异物感:喉癌患者可能会感觉咽喉部有异物感,总觉得有东西卡着,但又咳不出来咽不下去。不过,咽喉部异物感也可能由慢性咽炎等良性疾病引起。如果这种异物感持续存在,尤其是伴有吞咽不适等情况时,需留意。对于有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工作史的人群,比如长期在化工车间工作,接触粉尘、化学气体等,出现咽喉部异物感更要重视,因为这类环境因素可能增加喉癌发病几率。
3.咳嗽咯血状况:喉癌患者可能出现咳嗽,严重时会有咯血现象。但普通的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引起咳嗽咯血。如果咳嗽咯血持续不缓解,且年龄较大、有不良生活嗜好(如吸烟),就要考虑喉癌的可能。例如,一位60岁长期吸烟的男性,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伴有痰中带血,就需要进一步排查喉癌。
二、自我检查方法
1.间接喉镜检查模拟:可以对着镜子,用手电筒照亮咽喉部,尽量放松,发“咿”的声音,观察喉部情况。正常喉部黏膜呈淡红色,双侧对称。如果发现喉部有新生物、溃疡、肿物等异常情况,就需要引起重视。但这种自我检查的准确性有限,因为观察的清晰度和全面性不如专业的医疗检查设备。对于儿童,由于其喉部结构与成人不同且配合度低,不建议采用这种自我检查方式,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检查。
2.颈部触诊初步判断:用手触摸颈部,感受是否有肿块。喉癌有可能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导致颈部出现肿块。触摸时要注意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等。如果发现颈部有无痛性、质地较硬、活动度差的肿块,要及时就医。不过,颈部的一些良性病变也可能出现类似肿块,所以不能仅通过颈部触诊就确诊,但这是自我排查的一个方面。对于女性,颈部触诊时要注意与正常的颈部结构区分,避免因心理因素过度紧张。
三、结合自身高危因素评估
1.吸烟饮酒因素: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刺激喉部黏膜,增加喉癌发病风险。一般来说,每天吸烟20支以上,持续超过20年的人群,喉癌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长期大量饮酒的人,酒精会对喉部黏膜产生刺激,同样增加喉癌发生几率。如果自身有长期吸烟饮酒史,那么出现上述喉部相关症状时,喉癌的可能性相对更大。
2.职业暴露因素:长期接触石棉、芥子气、镍等化学物质的职业人群,喉癌发病风险较高。比如在某些工厂从事相关化学物质生产、加工的工人,由于长期接触这些致癌物质,喉部受到的损害风险增加,所以这类人群更要密切关注喉部情况,一旦有异常症状及时检查。
3.病毒感染因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喉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如果有HPV感染史,并且出现喉部不适症状,也要考虑喉癌的可能。对于有免疫功能低下情况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由于自身免疫力差,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影响,发生喉癌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人群在出现喉部异常时更应及时排查。
需要注意的是,自己排除喉癌的方法只是初步的自我排查手段,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如果通过自我排查怀疑有喉癌可能,应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进行喉镜检查等专业的医学检查,喉镜检查是诊断喉癌的重要方法,能够直接观察喉部病变情况,必要时还会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病变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