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疫苗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主要有减毒活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存在病毒毒力返强风险)和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安全性高,适合特殊人群),我国儿童有常规接种程序,特殊人群接种有相应情况,其免疫效果良好,保护率高且免疫持续时间各异,接种时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均有注意事项。
一、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定义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的疫苗。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病毒会侵犯人体神经系统,可导致肌肉麻痹,甚至危及生命。而脊髓灰质炎疫苗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抵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
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主要类型
1.减毒活疫苗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它是将脊髓灰质炎病毒经过减毒处理后制成的疫苗,通过口服的方式接种。这种疫苗接种后,病毒在人体内有一定的复制能力,能激发较为广泛的免疫应答,能在肠道局部产生抗体,从而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口感染。但由于是减毒活疫苗,存在极罕见的情况下病毒毒力返强导致接种者发病的风险。
2.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是采用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疫苗,通过肌内注射接种。它不存在病毒毒力返强的风险,安全性相对较高。同时,对于一些免疫功能缺陷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等特殊人群,接种灭活疫苗更为合适,因为减毒活疫苗可能会因为接种者免疫功能低下而引发感染。
三、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程序
1.我国儿童常规接种程序
我国儿童一般在2月龄时开始接种第一剂脊髓灰质炎疫苗,通常是口服减毒活疫苗;3月龄、4月龄分别接种第二剂、第三剂;4岁时接种第四剂。对于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部分地区也有应用,比如一些接种程序可能是2月龄接种一剂灭活疫苗,3月龄、4月龄、4岁分别接种一剂口服减毒活疫苗等不同组合,具体接种程序会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免疫规划有所调整,但总体目标都是为了让儿童获得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有效免疫保护。
2.特殊人群接种情况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正在接受化疗等情况的儿童,可能需要优先选择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进行接种,以避免减毒活疫苗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而对于既往有过严重过敏反应(如对脊髓灰质炎疫苗中的某些成分过敏)的儿童,则需要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的疫苗或采取特殊的接种措施。
四、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免疫效果
1.保护率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后能有效降低脊髓灰质炎的发病风险。例如,接种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后,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各型别的抗体阳转率较高,能在体内产生有效的中和抗体,对相应型别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一般来说,全程规范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对脊髓灰质炎的保护率可达到90%以上,能显著降低儿童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导致麻痹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几率。
2.免疫持续时间
减毒活疫苗接种后,机体产生的免疫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一般认为,口服减毒活疫苗后,机体可获得持久的免疫,不仅能产生肠道局部免疫,还能产生血清抗体,且这种免疫保护可维持多年。而灭活疫苗的免疫持续时间也能满足预防脊髓灰质炎的需求,接种后产生的抗体能在体内维持一定时间,不过可能需要根据疫苗种类和接种程序进行加强免疫以维持长期的保护效果。
五、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注意事项
1.一般人群注意事项
接种前要如实告知医生儿童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发热、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等情况。如果儿童有发热(体温≥37.5℃)或急性疾病,应暂缓接种,待康复后再接种。接种后要在接种场所观察30分钟左右,以便及时发现是否出现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孕妇,目前认为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对胎儿影响较小,但也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谨慎接种。对于过敏体质的儿童,接种后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一旦出现要及时就医。同时,在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要注意让儿童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